[发明专利]管内过冷沸腾流动阻力特性的预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07263.2 | 申请日: | 2022-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41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郑书闽;颜建国;郭鹏程;王帅;朱旭涛;刘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7 | 分类号: | G06F30/27;G06F30/28;G06F113/08;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徐瑶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冷 沸腾 流动 阻力 特性 预测 方法 | ||
1.管内过冷沸腾流动阻力特性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开展过冷流动沸腾实验测试,获取流动换热实验的基础数据;
步骤2:利用步骤1的基础数据,计算出雷诺数Re,沸腾数Bo、基于进口参数的雅各布数Ja;
步骤3:确定预测模型的输入参数和输出参数,并得到输入参数和输出参数的对应关系;
步骤4:对步骤3的输入参数和输出参数进行归一化处理;
步骤5:利用步骤4归一化处理后的输入参数与输出参数以及LeakyReLU函数,搭建极限学习机模型;
步骤6:利用遗传算法对步骤5搭建的极限学习机模型的初始权值和阈值进行寻优,得到更新的预测模型;
步骤7:将全部过冷沸腾实验数据按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预测集两部分,训练集数据用于训练预测模型,预测集数据用于验证预测模型的精度;调整步骤6的预测模型中隐含层神经元数量,重复进行上述步骤;
步骤8:比较步骤7中隐含层神经元数量对预测精度影响,选取具有最大回归决定系数R2、最小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的神经元数量的预测模型,并将其作为最终的预测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内过冷沸腾流动阻力特性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获取实验管道的基础数据为:管道直径din、管道长度L,热流密度q、流速u、质量流速G,压力p、阻力Δp与相同条件下的全液相绝热流动阻力Δpad、进口流体温度Tb,in、平均流体温度Tb、平均内壁面温度Tw,in、过冷度ΔTsub、流体密度ρ、流体焓值Hb、饱和液焓值Hl,sat、汽化潜热Hfg、定压比热容cp、动力粘度μb及液-汽密度比ρl/ρg。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内过冷沸腾流动阻力特性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雷诺数Re,沸腾数Bo及基于进口参数的雅各布数Ja的表达式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内过冷沸腾流动阻力特性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的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选取过冷沸腾流动阻力Δp作为预测模型输出参数,选取沸腾数Bo、基于进口参数的雅各布数Ja、液-汽密度比ρl/ρg及雷诺数Re 4个无量纲参数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参数,利用输入参数对输出参数进行预测,输出参数和输入参数的对应关系如下式所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内过冷沸腾流动阻力特性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使用的归一化处理公式如下:
式中,Z和Z*分别代表未处理的参数以及归一化处理后的参数;Zmin和Zmax分别代表未处理的参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内过冷沸腾流动阻力特性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极限学习机模型结构为全连接的单隐含层神经网络结构,由输入层、输出层和隐含层三部分组成;其中,选用LeakyReLU函数作为输入层到隐含层的激活函数:
其中,σ(x)和x分别表示激活函数和步骤4中归一化处理后的输入参数;a表示超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内过冷沸腾流动阻力特性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的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通过步骤5确定极限学习机模型的拓扑结构,并初始化权值和阈值;利用GA算法,对初始值进行编码;选取训练误差作为适应度函数,GA算法将通过选择、交叉和变异操作,计算适应度值,迭代获取最优的初始权值和阈值;最后,将GA算法寻优获得的权值和阈值代入ELM模型进行求解,输出预测结果,得到新的预测模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内过冷沸腾流动阻力特性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的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将全部过冷沸腾实验数据按照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预测集两部分,将训练集数据输入步骤6搭建的预测模型进行学习训练,获取最新的预测模型,随后将测试集数据带入最新的预测模型,获得测试集数据的回归决定系数R2以及全部数据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调整步骤6的预测模型中隐含层神经元数量,重新进行上述步骤,并获得测试集数据的回归决定系数R2以及全部数据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0726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