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高韧性高阻隔性的聚酯酰胺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503834.5 | 申请日: | 2022-1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462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7 |
| 发明(设计)人: | 吴林波;孟洪旭;李伯耿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8G69/44 | 分类号: | C08G69/44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何秋霞 |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韧性 阻隔 聚酯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高强度高韧性高阻隔性的聚酯酰胺及其制备方法,当R2为主链碳原子数为5或6的亚烷基或取代亚烷基时,包括88‑95mol%的式(I)所示重复单元和5‑12mol%的式(II)所示重复单元;或,当R2为主链碳原子数为7‑12的亚烷基或取代亚烷基时,包括65‑90mol%的式(I)所示的重复单元和10‑35mol%的式(II)所示的重复单元。其制备方法是将二元酸或其二酯、二元醇和二元胺混合得到混合物,经预聚和缩聚得到。本发明以特定链长和用量的二元胺作为共聚单体,与短链二元醇参与共聚,在显著改善PEF、PPF等脆性的呋喃二甲酸聚酯的拉伸韧性的同时,可高效地保持其优异的力学强度和模量、气体阻隔性以及玻璃化温度。(I)(II)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高韧性高阻隔性的聚酯酰胺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呋喃二甲酸(FDCA)是重要的生物基二元酸单体,具有与对苯二甲酸(TPA)相近的芳香性和理化性质,被认为是理想的TPA替代或升级产品,用于聚酯、聚酰胺等聚合物材料及增塑剂的合成。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PPT,也称PTF)等对苯二甲酸聚酯相比,聚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PEF)、聚呋喃二甲酸1,3-丙二醇酯(PPF,也称PTF)等呋喃二甲酸聚酯具有更高的玻璃化温度(Tg)、力学强度和模量以及气体阻隔性,为高阻隔包装材料的选择提供了新的机会。但与PET和PPT相比,PEF和PPF在性能上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例如拉伸韧性和冲击韧性不足,其断裂伸长率一般仅为2-5%,影响其加工和应用,亟待进行改性,同时保持原有的性能优势。
共聚反应是改善聚合物性能的常用手段。对于PEF和PPF而言,通过引入柔性的脂肪族二元酸或二元醇等单体合成共聚酯,可以较大程度的改善其拉伸韧性,但往往导致玻璃化温度、拉伸强度和模量以及气体阻隔性的显著下降。例如,文献1(Journal of AppliedPolymer Science,2018,135卷,46076)报道了将十二烷二酸作为共聚单体合成一系列PEDoF共聚酯,在保持一定的拉伸模量(1.2GPa)和强度(45MPa)的情况下,其断裂伸长率达380%,但其Tg下降显著。中国发明专利CN 108264634 A公开了一种2,5-呋喃二甲酸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以环己烷二甲酸或异艾杜糖二甲酯作为共聚单体对PEF和PPF进行共聚改性,共聚单体含量为30-50mol%的共聚酯“兼具较好的模量、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断裂伸长率提高至30%,拉伸模量为0.84-1.7GPa,拉伸强度为36-54MPa,拉伸模量和强度相比PEF和PPF仍有显著下降,且Tg也明显下降至48-53℃。
由于PEF的高气体阻隔性是得益于呋喃环,与脂肪族二元酸共聚造成FDCA含量降低,这往往导致气体阻隔性能降低;相比之下,与二醇共聚有利于保持高的FDCA含量,从而有利于保持气体阻隔性。文献2(Polymer,2016,103卷26期,1-8)将1,4-环己烷二甲醇(CHDM)作为共聚单体,合成了一系列PECF共聚酯,在呋喃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重复单元含量32-76mol%时,共聚酯的韧性大幅提高(断裂伸长率50-186%),同时保持较好的阻气性(O2和CO2阻隔性高于PET的4倍)。
中国发明专利CN 108129644 A采用CHDM共聚改性PEF、PPF和PBF,在引入二元醇总量45mol%的CHDM后,共聚酯提高了断裂伸长率(提高至130-220%),并且具有良好的气体阻隔性能和较高的Tg,但是相比PEF其拉伸模量和强度明显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20-32%和9-3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038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