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毛细管电泳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03360.4 | 申请日: | 2017-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08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7 |
发明(设计)人: | 穴泽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
主分类号: | G01N27/447 | 分类号: | G01N27/447;C12M1/34;C12M1/00;C12Q1/6869;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范胜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毛细管 电泳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毛细管电泳装置,在来自M种荧光体的发光荧光具有频谱重叠和时空重叠的状态下,通过M种(MN)波长频带中的N色检测来检测M种成分。所述毛细管电泳装置具备:样品,其包含4种以上的多种荧光体;毛细管,其用于进行所述样品的电泳分析;光源,其向所述毛细管照射激光射束;光学系统,其对因所述激光射束的照射而从所述毛细管的发光点发出的荧光进行聚光;以及传感器,其对由所述光学系统生成的所述发光点的像进行测量,其中,所述传感器是RGB颜色传感器。
本申请是2017年02月20日向专利局提交的发明名称为“分析系统以及分析方法”,申请号为201780085297.8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析系统以及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正在广泛地使用以下的分析法,即通过多种荧光体标记以DNA、蛋白质、细胞、各种生物体试样为代表的试样所包含的多种成分(但是,并不一定是一对一地对应),一边识别来自多种荧光体的发光荧光一边进行检测,由此分析多种成分。作为这样的分析法,例如有色谱图、DNA测序仪、DNA片段分析、流式细胞仪、PCR、HPLC、Western/Northern/Southern印迹、显微镜观察等。
一般,所使用的多种荧光体的荧光频谱相互具有重叠(以下,称为频谱重叠)。进而,多种荧光体的荧光发光在时间或空间上相互具有重叠(以下,称为时空重叠)。在存在上述的重叠的状况下,需要一种用于一边识别来自多种荧光体的发光荧光一边进行检测的技术。
接着,以利用了电泳的DNA测序器为例子说明该技术。利用了电泳的DNA测序器从1980年代的平板电泳开始,变化为1990年代以后的毛细管电泳的方法,但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基本没有变化。非专利文献1的图3是平板电泳的方法。此外,在毛细管电泳中也使用了本技术。本技术的基本步骤以M≤N为条件,由以下的(1)~(4)构成。
(1)一边通过电泳对包含用M种荧光体标记了的M种DNA片段的试样进行分离,一边照射激光射束,由此使荧光体发光,在N种波长频带中进行N色检测,取得N色荧光强度的时序数据。
(2)针对时序数据(1)的各时刻实施颜色变换,取得M种荧光体、即M种DNA片段的浓度的时序数据。
(3)针对时序数据(2)的各时刻,实施基于M种荧光体的移动度的不同的修正(以下称为移动度修正),取得M种荧光体、即M种DNA片段的浓度的进行了上述移动度修正后的时序数据。
(4)根据时序数据(3),进行碱基响应。
按照上述(1)~(4)详细说明非专利文献1的图3。在此,M=4,N=4。以下,说明使用1个电泳路径分析一个样品的情况。在使用多个电泳路径分析多个样品的情况下,并行地进行以下步骤。
首先,说明(1)。在通过桑加反应,制作与模板DNA对应的各种长度的DNA片段的拷贝时,与其末端的碱基种类C、A、G以及T对应地,用4种荧光体(以下,为了简化,将这些荧光体分别称为C、A、G、T)标记DNA片段。一边通过电泳对该用荧光体标记了的DNA片段进行长度分离,一边顺序向它们照射激光射束,使荧光体发光。在4种波长频带b、g、y、以及r(各波长频带最好与C、A、G、T的极大发光波长一致)中检测发光的荧光(以下称为4色检测)。由此,取得这些4个颜色的荧光强度I(b)、I(g)、I(y)、I(r)的时序数据。非专利文献1的图3A是它们的时序数据(也有时称为原始数据),分别用蓝、绿、黑、红表示I(b)、I(g)、I(y)、I(r)。
接着,说明(2)。如公式(1)那样,通过该时刻的4种荧光体C、A、G、T的浓度D(C)、D(A)、D(G)、D(T)表示各时刻的4个颜色的荧光强度。
[数学式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未经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033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致敏性无腥味大豆分离蛋白制备装置及工艺
- 下一篇:一种智能护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