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锁式滤膜封装结构及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502285.X | 申请日: | 2022-1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884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 发明(设计)人: | 曾宏辉;陆苏祥;熊凡;甘小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01D65/00 | 分类号: | B01D65/00;C02F1/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代春茹 |
| 地址: | 43007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滤膜 封装 结构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提供可用于自锁式滤膜封装结构及使用方法,自锁式滤膜封装结构包括:内封装圈,内封装圈包括内封装圈内侧边、内封装圈外侧边以及内封装圈竖挡,内封装圈竖挡靠近内封装圈外侧边的一端侧面设置有卡接部;外封装圈,外封装圈包括外封装圈内侧边、外封装圈裙边以及设置在外封装圈裙边的另一端朝向外封装圈的中心方向延伸的限位部,本发明能够改变更换圆片滤膜的方式,不需要附加锁定机构就能在使用中完成自锁,减少圆片滤膜在更换时候的破损和污染,结构简单,装填和卸载滤膜方便,密封性好,减轻了调查人员的劳动负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样采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自锁式滤膜封装结构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着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战略的推进,以及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实施,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随着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的发展,通常需要对水体中的环境DNA和微生物进行大规模和高频次的宏基因组分析,这就要求对水样进行大规模的过滤以及高频次的更换滤膜。不同于普通的更换滤膜场景,在环境DNA采样或微生物采样场景中,还需要格外注意避免样品之间的交叉污染,避免操作过程引入新的污染,从而确保样品的独立性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以往简单直接地更换滤膜方法,是将水样经圆片滤膜过滤之后,实验员手动打开滤头并用干净镊子取出包含样品的滤膜,随后使用干净的镊子夹取新的圆片滤膜更换上去,最后手动重新安装好滤头。但由于当前这种圆片滤膜自身没有封装固定装置,因而需要人工更换滤膜,不利于自动化采样过滤,也不利于标准化的长期连续采样或在线连续监测活动,并且不同实验员可能会因为操作手法不同而引入误差,在更换滤膜的时候也常常会因为用力过大导致滤膜破损,白白的消耗掉了大量的时间和劳动,不利于进行高频次的采样,此外还容易引入污染,造成样品调查结果的偏差。而其它领域中使用的胶水黏附固定滤膜的方案,存在无法方便地将滤膜取下,不利于后续的分离提取操作的问题。此外,其它类型的利用附加锁定机构进行滤膜装载固定的方案,在纵向或侧向受力时候无法形成自锁,一方面不利于密封和固定,另一方面需要耗费额外的劳动来施加或解除附加的锁定机构。
也即,如何提供一种滤膜封装固定装置,在确保密封性良好的前提下,提高更换速度的同时不需要附加锁定机构就能在使用中完成自锁,降低更换过程中出现的误差、破损和污染,进而提高滤膜的更换效率,从而实现水样中环境DNA或微生物样品的长时期高频次自动化采样,同时减轻调查人员的劳动负担,提高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不足,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自锁式滤膜封装结构,所述自锁式滤膜封装结构包括:内封装圈;所述内封装圈包括向所述内封装圈的中心方向延伸的内封装圈内侧边和向所述内封装圈的中心方向的反方向延伸的与内封装圈内侧边相连的内封装圈外侧边,以及设置在内封装圈内侧边和内封装圈外侧边之间的向下延伸的内封装圈竖挡;所述内封装圈竖挡靠近所述内封装圈外侧边的一端侧面设置有卡接部;外封装圈;所述外封装圈包括向所述外封装圈的中心方向延伸的外封装圈内侧边,和包裹所述内封装圈竖挡且一端与外封装圈内侧边的一端相连的外封装圈裙边,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封装圈裙边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外封装圈的中心方向延伸的限位部;其中,所述外封装圈环绕在所述内封装圈的外围,滤板放置于所述内封装圈的内部,且所述滤板的一侧外围与所述外封装圈内侧边贴合,在对所述滤板施加垂直于所述滤板的轴向压力时,所述滤板的一侧外围通过挤压所述外封装圈内侧边,使得所述卡接部与所述限位部相卡接。
在第一方面中,所述内封装圈竖挡的数量和所述外封装圈裙边的数量均为N个,所述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任意两个所述内封装圈竖挡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外封装圈裙边。
在第一方面中,所述内封装圈竖档和所述外封装圈裙边由硅胶或橡胶或氟胶材质制备而成。
在第一方面中,所述内封装圈竖档的长度与所述外封装圈裙边的长度相同,所述外封装圈裙边设置有所述限位部的另一端延伸抵至所述内封装圈外侧边的自由端内侧。
在第一方面中,所述外封装圈裙边的外侧设置有限位凸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022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