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井下污染修复装置、修复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495937.1 | 申请日: | 2022-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244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3 |
| 发明(设计)人: | 周睿;陈韶音;任何军;蒲生彦;梁恒瑜;赵星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C02F10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之于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67 | 代理人: | 侯越玲 |
| 地址: | 130012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污染 修复 装置 系统 方法 | ||
1.一种井下污染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装置至少包括循环井单元(110)、喷射井单元(120)和控制单元(130);
所述循环井单元(110)在水力循环的作用下使地下水在循环井周围形成循环进出所述循环井的循环水流;
所述喷射井单元(120)产生向所述循环水流进井位置流动的喷射水流;
其中,所述循环水流和所述喷射水流分别设置有至少两种流动方式,
所述控制单元(130)基于对地下水污染物的识别判断,对所述循环井单元(110)和所述喷射井单元(120)的工作参数进行调节,以改变所述循环水流和所述喷射水流的流动方式,从而使所述循环水流和所述喷射水流在地下含水层中构建出立体流场,促进地下含水层中污染物的迁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污染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井单元(110)和所述喷射井单元(120)井底部封堵并通过封隔器将自身内部空间划分为水流互不相通的两个井段;
所述循环井单元(110)设置有两个筛段,两个所述筛段分别设置在两个井段上;
所述喷射井单元(120)在与两个所述筛段平齐位置处设置有筛段;
其中,设置在所述循环井单元(110)上的两个所述筛段用以形成流向可逆的循环水流;
设置在所述喷射井单元(120)上的两个所述筛段用以形成流向所述循环井单元(110)的喷射水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井下污染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段由设置在井壁上的若干通孔构成;
所述循环井单元(110)和所述喷射井单元(120)在井内对应所述筛段位置处设置有水管;
所述水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筛段附近,另一端连接至地表;
所述水管配置有响应于所述控制单元(130)的调控而改变工作方式的水泵,所述控制单元(130)通过所述水泵改变所述循环水流和所述喷射水流的流动方式。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井下污染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井单元(110)内设置有用以检测地下水污染物的检测设备,其中,所述检测设备至少包括对地下含水层顶部污染物进行检测的第一检测器(101)和对地下含水层底部污染物进行检测的第二检测器(102);
所述控制单元(130)至少设置有使所述循环井单元(110)和所述喷射井单元(120)处理地下含水层顶部污染物的第一工作模式和使所述循环井单元(110)和所述喷射井单元(120)处理地下含水层底部污染物的第二工作模式;
所述控制单元(130)根据所述第一检测器(101)和所述第二检测器(102)的数据调节所述控制单元(130)的工作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井下污染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井单元(110)通过第一封隔器(117)将其内部空间划分第一井段(111)和第二井段(112);
设置在所述循环井单元(110)上的两个所述筛段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井段(111)的第一筛段(113)和设置在所述第二井段(112)的所述第二筛段(114);
所述循环井单元(110)在井内设置的水管包括末端设置在所述第一筛段(113)附近的第一水管(115)和末端设置在所述第二筛段(114)附近的第二水管(116),
其中,所述第二水管(116)穿过所述第一封隔器(117),并且所述第一水管(115)和所述第二水管(116)在与所述水箱(131)连接的同时,还与位于地表的分离装置(133)连接;
所述第一水管(115)或所述第二水管(116)在与所述水箱(131)和所述分离装置(133)连接的管件上设置有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9593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