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因果模型多校准参数的广告触达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95410.9 | 申请日: | 2022-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12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贾延夺;费浩峻;于均均;魏亚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淇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30/0242 | 分类号: | G06Q30/0242;G06Q30/0241;G06N2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91 | 代理人: | 宋红艳 |
地址: | 201500 上海市崇明***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因果 模型 校准 参数 广告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因果模型多校准参数的广告触达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当前服务目标的基础信息和待服务内容;将所述基础信息和待服务内容输入因果模型中,校准后生成第一预估参数;将所述基础信息和默认服务内容输入因果模型中,校准后生成第二预估参数;通过校准之后的所述第一预估参数和所述第二预估参数生成转化预估参数;将所述基础信息输入资源预估模型中,生成资源预估参数;通过所述转化预估参数和所述资源预估参数为当前服务目标提供广告触达服务。本申请能够准确全面的对待服务目标的行为和占用资源进行预测,从而为其提供定制型的互联网服务,保证系统安全、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信息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因果模型多校准参数的广告触达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服务可以通过互联网完成,比如,信息传输、资源申请、数据下载等操作。互联网也成为了一种影响面广、受众数量巨大的市场营销工具。但是,伴随着受众范围和数量的“无限”增大,受众在语言、文化背景、消费水平、经济环境和意识形态,直至每个消费者具体的需求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就变成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了。互联网服务的提供者根据受众在需求上存在的差异,将信息或服务化整为零或提供定时定量服务,让受众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和组配,从而使网站在为大多数受众服务的同时,变成能够一对一地满足受众特殊需求的市场营销工具。
怎样充分发挥因特网在动态交互方面的优势,尽量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就成为定制服务产生的市场动因。但是,现有技术中,大部分的互联网服务的提供商在为用户提供服务时,常常仅考虑该服务用户是否选择使用,并没有考虑到该用户启用某项定制服务之后的服务效果和服务预期。也经常会出现给某个用户提供了某项服务之后,该用户对互联网服务的提供商的满意度不增反降的情况。
如何准确定位出用户对某项服务的需求程度,预估出用户对于该项服务的预期效果,从而全面的考虑是否要为用户提供广告触达服务是一个技术难题。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因果模型多校准参数的广告触达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能够准确全面的对待服务目标的行为和占用资源进行预测,从而为其提供定制型的互联网服务,保证系统安全、提升资源使用效率、保证数据传输安全。
本申请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申请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出一种基于因果模型多校准参数的广告触达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当前服务目标的基础信息和待服务内容;将所述基础信息和待服务内容输入因果模型中,校准后生成第一预估参数;将所述基础信息和默认服务内容输入因果模型中,校准后生成第二预估参数;通过校准之后的所述第一预估参数和所述第二预估参数生成转化预估参数;将所述基础信息输入资源预估模型中,生成资源预估参数;通过所述转化预估参数和所述资源预估参数为当前服务目标提供广告触达服务。
可选地,还包括:通过多个历史服务目标的基础信息和已服务内容生成训练样本;通过训练样本对分布式梯度提升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训练;训练过程中当MSE均方差损失函数收敛时,生成所述因果模型。
可选地,还包括:通过多个历史服务目标的基础信息和已服务资源生成训练样本;通过训练样本对分布式梯度提升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训练;训练过程中当MAPE均方差损失函数收敛时,生成所述资源预估模型。
可选地,将所述基础信息和待服务内容输入因果模型中,校准后生成第一预估参数,包括:将所述基础信息和待服务内容输入因果模型中,生成第一初始参数;根据多个历史服务目标的基础信息和已服务内容生成多个分桶数据;通过所述多个分桶数据对所述第一初始参数进行校准,生成所述第一预估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淇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淇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954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耐热剂、耐高温硅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SMT焊点图像质量识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