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火口组合单元结构及全预混燃烧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94133.X | 申请日: | 2022-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513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7 |
发明(设计)人: | 杜一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禾森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02 | 分类号: | F23D14/02;F23D14/46;F23D14/26;F23D14/82;F23D14/48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陈天宝 |
地址: | 201412 上海市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火口 组合 单元 结构 全预混 燃烧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口组合单元结构及全预混燃烧器,火口组合单元结构包括火口本体,所述火口本体包括边框壁;所述火口本体上设有一个或多个主火孔;所述主火孔为锥形孔;所述火口本体的边框壁上设有一个或多个稳焰火孔;所述稳焰火孔为矩形条孔;单个主火孔与单个稳焰火孔的面积比为1:0.3‑1:0.4;全预混燃烧器包括多个上述火口组合单元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使全预混燃烧器在空混比大于1.2的条件下工作时不出现离焰,能够避免焰口金属温度过高造成表面变色或火焰传播速度过快而造成局部回火,从而提高全预混燃烧的稳定性,能够确保在稳定燃烧的同时降低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全预混燃烧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火口组合单元结构及全预混燃烧器。
背景技术
全预混燃烧器是进入全球重视节能条件下出现的一种高效燃烧器。这种燃烧器可使燃气用具最高效率达到100%以上。但是在节能的同时全球对烟气的排放,减少大气污染非常重视。欧美对烟气排放重点氮氧化合物规定为58mg/kw.h,对于高于这一排放标准的任何燃气用具和设备一律不许进入市场销售。自2020年我国各省市纷纷出台了限制商用燃气用具氮氧化合物排放要求,一般要求氮氧化合物排放低于30-50mg/kw.h。民用燃气用具也在标准中规定了氮氧化合物的等级标准。6级标准为70mg/kw.h。为了满足排放和能效标准,各生产厂商采用了全预混燃烧技术加冷凝技术。这是一种提高能效的最有效办法
但是在提高能效的同时必须兼顾氮氧化合物的排放要求。一般全预混燃烧氧含量控制在3%-5%。过剩空气系数为1-1.15。由于燃烧温度高于1400C°形成热力型氮氧化合物。如果提高过剩空气系数到1.4以上。氮氧化合物生成可以大大下降但是燃烧器结构上必须提供稳定燃烧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稳定火焰,在加大空气系数后火焰不离焰。
因此,亟需一种能够提高全预混燃烧的稳定性的火口结构,避免全预混燃烧器工作时出现离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火口组合单元结构及全预混燃烧器,本方案中的火口组合单元结构能够使全预混燃烧器在空混比大于1.2的条件下工作时不出现离焰,但火焰离主火孔面约1.5-3,这样即使火焰温度降低,也能够避免火焰温度对焰口金属材料的热传导造成焰口金属温度过高,造成表面变色或火焰传播速度过快而造成局部回火,从而提高全预混燃烧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火口组合单元结构,包括火口本体,所述火口本体包括边框壁,所述边框壁为所述火口本体的周向侧壁;所述火口本体上设有一个或多个主火孔;所述主火孔为锥形孔,以确保混合空燃气体出口速度;所述火口本体的边框壁上设有一个或多个稳焰火孔;所述稳焰火孔为矩形条孔;所述稳焰火孔与所述主火孔的面积按照稳定燃烧的要求设计,单个主火孔与单个稳焰火孔的面积比为1:0.3-1:0.4。
进一步地,所述火口本体还包括主火孔面、底平面和基准平面;所述底平面低于所述主火孔面0.5-1mm;所述主火孔贯穿所述火口本体,所述主火孔的顶部与所述火口本体的主火孔面平齐;所述稳焰火孔的底部与所述火口本体的底平面平齐,使混合空燃气体出所述稳焰火孔后加热所述主火孔的根部,加快所述主火孔的混合空燃气体的燃烧速度,使所述主火孔的燃烧稳定;所述基准平面与所述边框壁衔接;所述底平面低于所述主火孔面和基准平面,以此形成凹槽。
优选地,所述稳焰火孔的宽为0.1-0.3mm,长为1.2-2.0mm,其具体尺寸是根据燃烧器的热负荷和形状作调整的。
优选地,所述主火孔的锥度为1-1.5°,高度(底平面到主火孔面的距离)为 0.35-0.5mm,火口径为0.5-0.8mm,以确保所述主火孔有大于所述稳焰火孔的混合空燃气体的速度。
优选地,所述稳焰火孔高度小于所述主火孔高度的1/2,以确保燃烧时所述稳焰火孔稳焰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禾森机电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禾森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941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装箱船建造用车辆作业辅助平台
- 下一篇:一种风力发电储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