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慧消防监测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91104.8 | 申请日: | 2022-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247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发明(设计)人: | 詹兴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詹兴秀 |
主分类号: | A62C37/00 | 分类号: | A62C37/00;B08B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4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慧 消防 监测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慧消防监测设备,涉及监测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安装过程操作过于繁琐和无法自动清理烟雾通孔的问题。一种智慧消防监测设备,包括监测设备本体,所述监测设备本体的上端面固定设有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上方设有房屋顶板,所述固定底座与房屋顶板之间固定设有自动固定机构;所述监测设备本体正反前后的四个端面上均匀设有多个贯穿了监测设备本体外壳的烟雾通孔。本发明通过旋转机构和小型气泵的配合,从而可以自动对烟雾通孔的内部进行清理,可以预防灰尘堵住烟雾通孔的情况发生,并且通过螺纹升降结构和导向结构的配合,可以自动固定监测设备自身,缩减了固定监测设备时的操作繁琐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监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慧消防监测设备。
背景技术
“智慧消防”是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移动互联网+等最新技术,配合大数据云计算平台、火警智能研判等专业应用,实现城市消防的智能化,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保障消防设施的完好率、改善执法及管理效果、增强救援能力、降低火灾发生及损失,相比传统消防,智慧消防是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让消防变得自动化、智能化、系统化、精细化,其“智慧”之处主要体现在智慧防控、智慧管理、智慧作战、智慧指挥等四个方面;
现有的智慧消防系统,主要由无线烟雾感应器、监控摄像头、电气火灾监控设备、自动报警装置、自动喷淋装置、消防水源监控装置以及电脑终端所组成,当某一地发生了火灾被无线烟雾感应器、监控摄像头或者是电气火灾监控设备所感知到之后,将会经由网络将数据传输至数据分析层,之后经过数据分析层将分析结果传导至电脑终端上发出警告,而用于监测各个地区的无线烟雾感应器、监控摄像头或者是电气火灾监控设备则均可被称为一种智慧消防监测设备。
但是,现有的无线烟雾感应器式监测设备在安装时,首先需要将感应器底板用手顶在房屋顶板上,之后通过水彩笔在房屋顶板上需要钻孔的位置做上标记,之后在通过钻孔机在标记的位置打孔,之后在孔的内部塞入膨胀胶塞,再将感应器底板上的固定孔对准膨胀胶塞,在用手顶住感应器底板的同时,通过螺丝刀使用螺丝将感应器底板固定于此位置,此过程操作过于繁琐,并且当无线烟雾感应器式监测设备被安装于某一位置的时间过长时,位于其外表面上的烟雾通孔的内部将会逐渐累积灰尘,当累积的灰尘过多时,则有可能导致烟雾通孔发生堵塞,使得监测设备无法及时感应到火灾的发生;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智慧消防监测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慧消防监测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无线烟雾感应器式监测设备在安装时,首先需要将感应器底板用手顶在房屋顶板上,之后通过水彩笔在房屋顶板上需要钻孔的位置做上标记,之后在通过钻孔机在标记的位置打孔,之后在孔的内部塞入膨胀胶塞,再将感应器底板上的固定孔对准膨胀胶塞,在用手顶住感应器底板的同时,通过螺丝刀使用螺丝将感应器底板固定于此位置,此过程操作过于繁琐,并且当无线烟雾感应器式监测设备被安装于某一位置的时间过长时,位于其外表面上的烟雾通孔的内部将会逐渐累积灰尘,当累积的灰尘过多时,则有可能导致烟雾通孔发生堵塞,使得监测设备无法及时感应到火灾的发生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慧消防监测设备,包括监测设备本体,所述监测设备本体的上端面固定设有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上方设有房屋顶板,所述固定底座与房屋顶板之间固定设有自动固定机构;
所述监测设备本体正反前后的四个端面上均匀设有多个贯穿了监测设备本体外壳的烟雾通孔,位于所述监测设备本体后端面上的烟雾通孔的上方设有安装于监测设备本体外表面上的控制按钮,所述监测设备本体下端面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烟雾通孔自动清灰装置,所述烟雾通孔自动清灰装置的一侧设有同样安装于监测设备本体下端面上的电源总开关。
优选的,所述自动固定机构包括长方形板、强力贴、钻孔导向槽、钻孔槽、膨胀胶塞、长方形槽、内螺纹通孔、圆柱形槽、螺纹固定钉、圆形板A、圆形板B、短杆、旋转轴、小型电机和圆形通孔,所述长方形板上端面的中间位置粘贴有强力贴,所述强力贴的上端面粘贴于房屋顶板下端面的中间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詹兴秀,未经詹兴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911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