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路协同的特征级协同感知融合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1480590.3 | 申请日: | 2022-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787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刘前飞;高楠楠;黄文艺;孙超;王博;宋士佳;王文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深圳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V20/56 | 分类号: | G06V20/56;G06V10/40;G06V10/77;G06V10/80;G06V10/82;G06N3/0464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郭燕;彭家恩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坑梓街道金沙社区锦***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协同 特征 感知 融合 方法 系统 | ||
1.一种车路协同的特征级协同感知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车端点云信息和车端点云信息对应的时间戳;
对所述车端点云信息进行特征提取以生成车端点云伪图像,对所述车端点云伪图像进行高维特征提取,以生成车端点云特征空间分布;
获取路侧端点云特征数据,所述路侧端点云特征数据根据按照所述时间戳进行存储的路侧端点云信息确定;
利用2D卷积神经网络预测计算所述路侧端点云特征数据映射到车端点云特征空间分布的变换参数;
根据所述变换参数确定路侧端点云特征数据在车端点云特征空间分布中对应的位置坐标;
将路侧端点云特征数据按照所述位置坐标确定对应的特征值,以完成路侧端点云特征数据对车端点云特征空间分布的映射;
将映射到车端点云特征空间分布的路侧端点云特征数据和车端点云特征空间分布进行融合,以实现车路协同感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路协同的特征级协同感知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车端信息进行特征提取以生成车端点云伪图像,对车端点云伪图像进行高维特征提取,以生成车端点云特征空间分布,包括:
利用点云物体检测网络对所述车端信息进行特征提取以生成车端点云伪图像,对车端点云伪图像进行高维特征提取,以生成6C*0.5H*0.5W的车端点云特征空间分布;其中,C为通道数;H为高度;W为宽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路协同的特征级协同感知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侧端点云特征数据根据按照所述时间戳进行存储的路侧端点云信息确定,包括:
所述路侧端点云特征数据通过对按照所述时间戳进行存储的路侧端点云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后,进行高维特征提取再进行降维压缩后,2C*0.5H*0.5W的路侧端点云特征数据,其中,C为通道数;H为高度;W为宽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路协同的特征级协同感知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路侧端点云特征数据进行解压缩,包括:
利用设定通道的设定卷积核对所述路侧端点云特征数据进行解压缩,以生成6C*0.5H*0.5W的解压缩后的路侧端点云特征数据;其中,C为通道数;H为高度;W为宽度。
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车路协同的特征级协同感知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2D卷积神经网络预测计算路侧端点云特征数据映射到车端点云特征空间分布的变换参数,包括:
利用2D卷积神经网络预测得到如下公式,以确定所述变换参数:
,
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深圳研究院),未经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深圳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8059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规级芯片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工厂化育苗蔬菜叶面喷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