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良好吸音效果的船用纺织材料、制作方法及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77321.1 | 申请日: | 2022-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810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黄永忠;王祥;王智勇;邓东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桂江造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K11/168 | 分类号: | G10K11/168;D04H1/42;D04H1/4374;D04H1/541;D04H1/54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李哲瑜 |
地址: | 54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良好 吸音 效果 纺织 材料 制作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良好吸音效果的船用纺织材料,属于船舶制造的技术领域,将该纺织材料能够有效降低中高频率的噪音,具有材料薄、降噪效果好的特点;包括多个纤维层,多个所述的纤维层交叉斜向叠合,多个所述的纤维层为热塑性聚酯纤维、腈纶纤维、丙纶纤维中的任意两种或者三种的重复叠合,所述纤维层的数量为100~3000。本发明还公开了该种具有良好吸音效果的船用纺织材料的制作方法和用途,利用该制作方法在船舶地上制作出的地板,能够很好的与船面钢板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制造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良好吸音效果的船用纺织材料,本发明还涉及该种纺织材料的制作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现有的纺织材料因其具有疏松、柔软、多孔的特点,可作为多孔吸声材料使用。根据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机理,当声波入射到纺织材料表面时,声波产生的振动引起纺织材料内部空隙以及纤维孔隙内的空气运动。空气本身是具有衰减高频声波的作用,且空气运动会造成纱线与纱线之间、纤维与纤维之间以及纤维内部孔壁的摩擦,由于摩擦和粘滞力的作用使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实现声波衰减。纺织材料中的空隙和孔隙中的空气与周围环境进行热交换引起的热能损失也造成声能衰减。高频声波可以使空气质点的振动速度加快,热交换的速度也加快,这就使得纺织材料具有良好的高频吸声性能,纺织复合材料低频吸声性能的提高是现在纺织吸声隔声材料研究领域的重点。
船舶舱室的噪音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舱室噪音控制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复杂工程,会涉及振动源、结构主体布置、降噪材料选用等多个方面,通过敷设及安装吸声材料成为进一步降低舱室内噪声、提高船员舒适性的关键。目前国内船企使用较多的多孔吸声材料为无机纤维材料如玻璃棉、岩棉及其制品等,这些吸音材料的体积都比较大,且吸音系数一般为0.25左右,其降噪效果不能够满足舱体使用要求。因此,亟待发明一种更适用于船舶舱体的吸音材料,以解决其噪音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吸音效果的船用纺织材料,将该纺织材料能够有效降低中高频率的噪音,具有材料薄、降噪效果好的特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该种具有良好吸音效果的船用纺织材料的制作方法,利用该制作方法可以制作出质量稳定、吸音系数高的纺织材料。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该种船用纺织材料的用途,利用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舱体中的中高频噪音。
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良好吸音效果的船用纺织材料,包括多个纤维层,多个所述的纤维层交叉斜向叠合,多个所述的纤维层为热塑性聚酯纤维、腈纶纤维、丙纶纤维中的任意两种或者三种的重复叠合,所述纤维层的数量为100~3000。
进一步的,相邻两层所述纤维层的纤维斜向夹角范围为30~65°。
进一步的,所述热塑性聚酯纤维的玻璃化转换温度大于80℃。
进一步的,所述纤维层的纤维平均直径小于15um,所述船用纺织材料的厚度为25~65mm。
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良好吸音效果的船用纺织材料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2~3种纤维材料作为不同的纤维层(1)材料;
(2)将不同的纤维层(1)材料依次重复交叉叠铺斜向布置;
(3)将铺设好的多个纤维层(1)热风加热粘合成型后即得。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1)中,纤维材料为热塑性聚酯纤维、腈纶纤维、丙纶纤维。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2)中,相邻两层所述纤维层的纤维斜向夹角范围为30~65°,所述纤维层的数量为100~30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桂江造船有限公司,未经中船桂江造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773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