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脱硫废水软化处理系统、脱硫废水软化控制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61024.8 | 申请日: | 2022-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47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廖海清;周兴玄;杨芳;纪美辰;冯冬霞;潘婷;王芊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5/08 | 分类号: | C02F5/08;G01N33/18;C02F10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杜杨 |
地址: | 10001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硫 废水 软化 处理 系统 控制 方法 装置 | ||
1.一种脱硫废水软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系统包括第一软化箱、第二软化箱、第一输液泵、第一注液泵、第二输液泵、第二注液泵、水质监测设备、排液泵及软化控制设备,其中所述水质监测设备用于监测所述第一软化箱和所述第二软化箱各自在对应出水口处的水质状况;
所述第一输液泵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一软化箱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注液泵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一软化箱的软化剂注入口连通,其中所述第一输液泵用于将待处理脱硫废水输入到所述第一软化箱内,所述第一注液泵用于将第一软化剂溶液注入到所述第一软化箱内,使第一软化箱内的待处理脱硫废水和第一软化剂溶液产生水质软化反应;
所述第二输液泵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一软化箱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输液泵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二软化箱的进水口连通,用于将所述第一软化箱内的经水质软化反应得到的一级软化液体传输到所述第二软化箱内;
所述第二注液泵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二软化箱的软化剂注入口连通,用于将第二软化剂溶液注入到所述第二软化箱内,使第二软化箱内的一级软化液体和第二软化剂溶液产生水质软化反应;
所述排液泵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二软化箱的出水口连通,用于抽取所述第二软化箱内的经水质软化反应得到的二级软化液体进行排放;
所述软化控制设备与所述第一输液泵、所述第一注液泵、所述第二输液泵、所述第二注液泵、所述水质监测设备及所述排液泵分别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水质监测设备监测到的所述第一软化箱和所述第二软化箱各自在对应出水口处的水质状况,控制所述第一输液泵、所述第一注液泵、所述第二输液泵、所述第二注液泵及所述排液泵各自的运行状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针对所述第一软化箱和所述第二软化箱中任意一个软化箱,该软化箱的进水口设置在该软化箱外侧表面的底部位置处,该软化箱的出水口设置在该软化箱外侧表面的顶部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针对所述第一软化箱和所述第二软化箱中任意一个软化箱,该软化箱的软化剂注入口设置在该软化箱外侧表面的底部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针对所述第一软化箱和所述第二软化箱中任意一个软化箱,该软化箱内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设置在该软化箱内的处于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的空间内,用于对水质软化反应过程产生的沉淀物进行过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多个滤液挡板,所述多个滤液挡板倾斜地安装在对应软化箱的内壁上,所述多个滤液挡板互不抵接;
或者,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多层过滤网,所述多层过滤网相互间隔地安装在对应软化箱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化剂溶液为碳酸钠溶液,所述第二软化剂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
7.一种脱硫废水软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脱硫废水软化处理系统所包括的软化控制设备,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第一输液泵向第一软化箱输入待处理脱硫废水,并控制第一注液泵向所述第一软化箱注入第一软化剂溶液进行水质软化反应;
在水质监测设备监测到所述第一软化箱在对应出水口处的水质状况符合第一排水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第二输液泵按照第一预设液体量从所述第一软化箱抽取经水质软化反应得到的一级软化液体输入到第二软化箱内,并控制第二注液泵向所述第二软化箱注入第二软化剂溶液进行水质软化反应;
在所述水质监测设备监测到所述第二软化箱在对应出水口处的水质状况符合第二排水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排液泵按照第二预设液体量从所述第二软化箱抽取经水质软化反应得到的二级软化液体进行排放。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输液泵已经按照第一预设液体量从所述第一软化箱处抽取经一级软化液体输入到所述第二软化箱内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输液泵向第一软化箱输入待处理脱硫废水,并控制第一注液泵向所述第一软化箱注入第一软化剂溶液进行水质软化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6102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竖向灌装设备
- 下一篇:一种家具复合板生产用修边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