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速器定向润滑储油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458187.0 | 申请日: | 2022-1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814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 发明(设计)人: | 余九洲;王攀;宋亚科;伍海波;黄俊童;左进;罗航;由成伟;徐小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F16H57/03 |
| 代理公司: | 重庆志合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0 | 代理人: | 方红 |
| 地址: | 40277***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速器 定向 润滑 储油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速器定向润滑储油结构,包括减速器壳体、减速器总成搅油齿轮,所述减速器总成搅油齿轮可转动地安装在减速器壳体的内部,所述减速器壳体内设有轴承室和主油腔,主油腔位于减速器总成搅油齿轮和轴承室的下方,所述减速器壳体内设有加强筋,加强筋与减速器壳体的内壁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设有第一进油口和第一出油口,第二腔体设有第二进油口和第二出油口,所述第一出油口与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二出油口与轴承室连通,所述减速器总成搅油齿轮旋转以将主油腔内的润滑油搅动至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本发明结构简单,能使轴承组件得到更充分的润滑,有效地提升了减速器的效率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减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减速器定向润滑储油结构。
背景技术
减速器在原动机和工作机或执行机构之间起匹配转速和传递转矩的重要机械部件,在现代机械中应用极为广泛。现有技术的减速器的润滑系统都是在减速器中加入定量的润滑油,通过浸入油液内部的齿轮副高速旋转,形成飞溅油液,达到润滑减速器总成内部零部件的效果,但是现有技术的减速器的冷却方式存在以下不足;
1.当减速器内的储油量少于油液面时,飞溅润滑不能满足高润滑需求的轴类零件。
2.当减速器内的储油量高于油液面时,飞溅润滑存在严重的搅油损失,而且损失的程度与浸入油液面以下的齿轮转速、浸入深度成正比,从而会降低减速器总成的效率,减速器会升温加快,进而影响减速器的可靠性。
所以,针对现有技术的减速器的润滑方式存在以上不足,需要对现有技术的减速器的润滑方式的不足作出进一步地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速器定向润滑储油结构,本发明不仅能保证减速器内轴类零部件得到更充分的润滑,而且能够减少齿轮搅油损失,提高减速器的效率和可靠性。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减速器定向润滑储油结构,包括减速器壳体、减速器总成搅油齿轮,所述减速器总成搅油齿轮可转动地安装在减速器壳体的内部,所述减速器壳体内设有轴承室和主油腔,主油腔位于减速器总成搅油齿轮和轴承室的下方,减速器总成搅油齿轮至少一部分浸入主油腔内的润滑油中,所述减速器壳体内设有加强筋,加强筋与减速器壳体的内壁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设有第一进油口和第一出油口第二腔体设有第二进油口和第二出油口,所述第一出油口与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二出油口与轴承室连通,所述减速器总成搅油齿轮旋转以将主油腔内的润滑油搅动至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油口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一出油口的面积,所述第二进油口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二出油口的截面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与减速器壳体一体铸造成型,减速器壳体与减速器盖扣合组成减速器总成。
本发明提供的减速器定向润滑储油结构,首先, 通过减速器总成搅油齿轮旋转以搅动一部分润滑油进入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润滑油因为重力原因从第一腔体流进到第二腔体内,然后再从第二腔体流出,以达到润滑轴承的效果,在整个过程中,由于进入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的润滑油流量比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流出的润滑油流量大,所以,一部分润滑油将储存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以达到减小搅油损失的目的。
本发明提供的减速器定向润滑储油结构不仅结构简单、容易装配,而且能使轴承组件得到更充分的润滑,并且有效减小减速器总成搅油齿轮搅油损失,提高了减速器的效率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减速器定向润滑储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
减速器总成搅油齿轮1,减速器壳体2,轴承室3,主油腔4,加强筋5,第一腔体6,第一进油口6-1,第一出油口6-2,第二腔体7,第二进油口7-1.第二出油口7-2。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581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