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产生杂色曲霉素的曲霉菌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1449650.5 | 申请日: | 2022-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108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03 |
发明(设计)人: | 赵亚荣;曾睿;陈佩榕;刘香香;王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监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P17/18;C12Q1/02;C12R1/6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专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93 | 代理人: | 张凤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产生 杂色 曲霉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曲霉菌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产生杂色曲霉素的曲霉菌及其应用。所述曲霉菌经鉴定为詹森曲霉菌(Aspergillus jensenii),所述詹森曲霉菌的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668,其生物材料名称为Aspergillus jensenii DM‑33,其核酸序列如序列表SEQ IDNO.1所示,所述詹森曲霉菌及其产生的杂色曲霉素的可用于食品中杂色曲霉素风险评估、污染控制及其标准品制备等相关研究;以及所筛选的曲霉菌在大米培养基中,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7天)产生杂色曲霉素,STC的产量为2.96μg/kg,在适合28℃的环境条件培养28d,STC的产量最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曲霉菌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产生杂色曲霉素的曲霉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杂色曲霉素(Sterigmatocystin,STC)是1954年由初田勇一和久山真平首次从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培养物中分离出来,是含呋喃环的氧杂蒽酮类化合物。STC是黄曲霉毒素B1的合成前体,具有潜在的致癌性,被IARC划分为2B级致癌物。由于真菌可侵染农产品收获前后各个阶段,因此STC经常在农产品及其加工品中被检出,给相关行业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严重地威胁着人类健康。此外,由于数据的缺乏,世界各国还未对食品中的STC进行限量规定。鉴于此,对STC污染情况、生成机制、迁移及降解规律以及早期预警的研究已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
目前对于STC的产生机制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是由某些真菌代谢产生的多肽类物质,包括黄曲霉A.flavus,寄生曲霉(A.parasiticus),构巢曲霉(A.nidulans)和杂色曲霉(A.versicolor),其中A.versicolor是代谢STC的主要菌种。近期一项对潜在STC产生真菌的研究表明,包括翘孢霉属(Emericella)、曲霉属(Aspergillus)、毛壳菌属(Chaetomium),枝葡萄孢属(Botryotrichum)和腐质霉属(Humicola)在内的55种真菌均可产生STC。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产生杂色曲霉素的曲霉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产生杂色曲霉素的曲霉菌,所述曲霉菌经鉴定为詹森曲霉菌(Aspergillus jensenii),所述詹森曲霉菌的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668,其生物材料名称为Aspergillus jensenii DM-33,已于2022年7月29日保存到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地址为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
所述詹森曲霉菌Aspergillus jensenii DM-33的核酸序列如序列表SEQ ID NO.1所示。
所述曲霉菌的培养方法为,置于大米培养基中,20~30℃培养并通过筛选得到;
所述大米培养基的组分为大米和水;
所述培养温度为28℃、静置培养28天时,所述曲霉菌产生杂色曲霉素的量达到最大;
当温度超过30℃,所述曲霉菌不产生杂色曲霉素。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詹森曲霉菌的应用,所述詹森曲霉菌Aspergillus jenseniiDM-33用于生产杂色曲霉素;
所述詹森曲霉菌Aspergillus jensenii DM-33还包括用于食品中杂色曲霉素风险评估、污染控制及其标准品制备的研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监测技术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监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496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存储器件
- 下一篇:面向智能驾驶多类型传感器标定的一次性联合标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