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既有桥梁灾后复位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446868.5 | 申请日: | 2022-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262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3 |
| 发明(设计)人: | 杨星智;刘博;刘璋;武群虎;王建斌;仲维玲;李曙光;尤楠;赵海青;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D22/00 | 分类号: | E01D22/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付海萍 |
| 地址: | 710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既有 桥梁 复位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桥梁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既有桥梁灾后复位方法。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对震害桥梁的震害梁体进行支撑和扶正,然后对扶正之后的扶正梁体进行静载试验和动力性能测试,得到扶正梁体的受力性能;根据受力性能,确定对应的加固措施并对对所述扶正梁体进行加固,得到加固梁体,以复位震害段,使得本发明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对遭遇地质灾害之后的既有桥梁的震害段进行扶正和复位以及加固,进而能够对遭遇地质灾害之后的桥梁进行修复,解决了相关技术不能对遭遇震害之后的桥梁进行复位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灾后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既有桥梁灾后复位方法。
背景技术
地震又称地动、地震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是造成铁路桥梁结构发生损坏的主要原因。相关技术中,铁路桥梁在遭遇震害之后,无法对震害桥梁进行有效复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既有桥梁灾后复位方法,旨在解决相关技术无法对震害桥梁进行有效复位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既有桥梁灾后复位方法,所述既有桥梁包括震害段,所述震害段包括震害梁体;
所述复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对所述震害梁体进行支撑和扶正,得到扶正梁体;
对所述扶正梁体进行静载试验和动力性能测试,得到所述扶正梁体的受力性能;
根据所述受力性能,确定对应的加固措施;
利用所述加固措施对所述扶正梁体进行加固,得到加固梁体,以复位所述震害段。
可选的,所述对所述震害梁体进行支撑和扶正,得到扶正梁体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震害梁体的下部部位设置钢管桩并进行支撑;
确定所述震害段的复位参数;其中,所述复位参数包括所述震害梁体的水平偏移值以及竖向位移值;
利用设置在所述墩身上的千斤顶推动所述震害段运动所述复位参数,以对所述梁体进行扶正,得到扶正梁体。
可选的,所述震害段还包括至少两个墩身和至少两个承台,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承台间隔布置,每一个所述承台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墩身,所述震害梁体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搭接在所述承台的顶部;
所述对所述震害梁体进行支撑和扶正,得到扶正梁体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震害梁体的下部部位设置钢管桩并进行支撑;
利用设置在所述墩身上的千斤顶对所述梁体进行扶正,得到扶正梁体。
可选的,当所述震害梁体搭接于所述墩身的顶部时,所述墩身的顶部包括第一复位部,第二复位部以及第三定位部;
所述利用设置在所述墩身上的千斤顶对所述梁体进行扶正,得到扶正梁体的步骤,包括:
利用千斤顶同时顶升所述第一复位部、所述第二复位部以及所述第三定位部;其中,所述第一复位部、所述第二复位部以及所述第三定位部上分别安装一个平衡限位板,每一个所述平衡限位板的下表面均安装有一个所述千斤顶;
利用所述第二复位部的千斤顶按照目标速度将所述震害梁体顶升目标高度,其中,所述目标速度不大于2mm/min,所述目标高度不高于84mm;
利用所述第三复位部的千斤顶按照所述目标速度将所述震害梁体所述顶升目标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468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