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导电Mg-Zn-Cu镁合金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431375.4 | 申请日: | 2022-1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728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6 |
| 发明(设计)人: | 赵宇宏;张云涛;赵雨薇;柳伟;帅川;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北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2C23/04 | 分类号: | C22C23/04;C22C1/02;C22F1/06;C22C1/06 |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张敏;崔雪花 |
| 地址: | 03005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电 mg zn cu 镁合金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导电Mg‑Zn‑Cu镁合金的制备方法,属于有色金属固溶强化加工技术领域;步骤包括:按照Mg‑3Zn‑2Cu合金成分准备纯镁、纯锌和纯铜;在熔化的镁锭中依次加入纯锌、纯铜进行精炼并浇注;将浇注得到的浇注件进行固溶处理,固溶处理的温度为470℃;固溶处理的时间为60‑72h;本发明对Mg‑Zn镁合金进行了Cu合金化变质处理,当Cu的加入量为2wt.%,α‑Mg相的晶粒尺寸减小,铸态Mg‑3Zn‑2Cu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达到了230Mpa,103Mpa和29.3%;在固溶温度430℃,固溶时间72h条件下,Mg‑3Zn‑2Cu合金的导电率达到了21.03 MS·m‑1。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色金属固溶强化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导电Mg-Zn-Cu镁合金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铸态下Mg-Zn镁合金的导电率在19.06-20.34 MS•m-1之间,并且在高温条件下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在5G基站以及手机领域的应用上更是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电子工业的不断发展,将器件温度保持在安全范围内并延长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以此需要高导电的镁合金来满足严格要求。
Mg-Zn合金的导电率会随着合金元素含量的增加而下降。这种现象主要是由溶解在镁基体中的合金原子引起的。溶质原子的大小与镁原子的大小不同,因此镁合金的晶格发生畸变,最终导致热导率下降。
在Mg-Zn系合金中,固溶过程中的沉淀相是通过 Zn 原子的聚集开始形成的,在中间温度(约 100 ºC)固溶处理时,会有多种不同类型的析出物同时存在,从而导致合金的硬化的同时提升合金的导电性。据报道合金的热处理顺序为:SSSS →pre-β‘→β1‘(棒状和块状沉淀物⊥{0001}Mg;Mg4Zn7)→β2‘(主要是粗大的颗粒||{0001}Mg和一些板条状沉淀物⊥{0001}Mg;MgZn2) →β平衡相(MgZn 或 Mg2Zn3)。Cu元素的加入可以提高Mg-Zn 合金的共晶温度,故可在较高的温度进行固溶处理,以便使更多的Zn和Cu固溶。尽管研究者们对Mg-Zn-Cu系镁合金的研究已经十分深入,但是对于固溶处理后Mg-Zn-Cu系镁合金固溶后导电率与组织演变的关系尚未说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高导电Mg-Zn-Cu镁合金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在Mg-Zn合金中引入了Cu元素,Cu元素的引入使得α-Mg 晶界及枝晶臂之间不规则的块状MgZn 二元相转变为片状,从而提高了合金的导电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高导电Mg-Zn-Cu镁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Mg-3Zn-2Cu合金成分准备纯镁、纯锌和纯铜;
2)在熔化的镁锭中依次加入纯锌、纯铜进行精炼并浇注;
3)将浇注得到的浇注件进行固溶处理,固溶处理的温度为470℃;固溶处理的时间为60-72h。
优选的,固溶处理的时间为72h。
优选的,所述的精炼是炉温降至720 ℃时,清理熔液表面上的熔渣,加入精炼剂后搅拌1min,开始进行精炼。最后,均匀撒上覆盖剂后合上炉盖,待炉温回升至750 ℃后保温20 min。
优选的,所述的浇注是在750℃下保温20 min后,再将炉温降至740℃,清理溶液表面,之后将镁合金熔体浇铸到预热好的模具中;待模具温度自然冷却到室温后,将试样从模具中取出得到铸态合金试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北大学,未经中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313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