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统一建模原理的极区动基座对准方法、设备及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423278.0 | 申请日: | 2022-1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864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 发明(设计)人: | 徐祥;程玉;陈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C25/00 | 分类号: | G01C25/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段宇轩 |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统一 建模 原理 极区动 基座 对准 方法 设备 介质 | ||
1.一种统一建模原理的极区动基座对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获取传感器数据与卫星接收机数据;
采用统一建模方法构造矢量观测器模型;构造的矢量观测器模型为:
式中,表示任意纬度加速度计输出加速度;表示t时刻载体系相对于初始载体系的方向余弦矩阵;表示参考矢量;表示卫星导航接收机输出的速度在地球坐标系的映射;表示t时刻地球系相对于初始地球系的方向余弦矩阵;表示初始时刻卫星导航接收机输出的速度在地球坐标系的映射;表示地球自转角速度在地球系的映射;ge表示重力矢量在地球系的映射;
矢量观测器模型离散化,设计矢量差值方法优化离散化的矢量观测器模型,初始时刻速度误差;
基于优化的矢量观测器模型,通过OBA算法进行姿态估计;
基于姿态估计值进行校准,重复上述步骤,直至达到设定迭代次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统一建模原理的极区动基座对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传感器数据包括:
由惯性传感器测量模型获取加速度和角速度值:
式中,表示任意维度加速度计输出加速度;fb表示任意维度真实加速度;ba表示加速度零偏;ηa表示加速度计测量噪声;表示任意纬度陀螺仪输出角速度;表示任意纬度真实角速度;bg表示陀螺仪零偏;ηg表示陀螺仪测量噪声;
利用惯性传感器计算角速度增量及加速度增量:
式中,表示任意纬度加速度计输出加速度;表示任意纬度陀螺仪输出角速度;Δv1表示前半周期载体系速度子样;Δv2表示后半周期载体系速度子样;Δθ1表示前半周期角增量子样;Δθ2表示后半周期角增量子样;Δtg表示卫星导航系统数据采样周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统一建模原理的极区动基座对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散化的矢量观测器模型为:
式中,表示k时刻的参考矢量;表示k-1时刻的参考矢量;表示k时刻载体系相对于初始载体系的方向余弦矩阵;Δvb表示载体系速度增量,采用下式计算:
式中,Δvb表示载体系速度增量;Δv1表示前半周期载体系速度子样;Δv2表示后半周期载体系速度子样;Δθ1表示前半周期角增量子样;Δθ2表示后半周期角增量子样;
式中,表示k时刻观测矢量;表示k时刻地球系相对于初始地球系的方向余弦矩阵;表示k时刻卫星导航接收机输出的速度在地球坐标系的映射;表示初始时刻卫星导航接收机输出的速度在地球坐标系的映射;β′v,k表示k时刻中间矢量,采用下式计算:
式中,β′v,k表示k时刻中间矢量;β′v,k-1表示k-1时刻中间矢量;表示k-1时刻地球系相对于初始地球系的方向余弦矩阵;Δtg表示卫星导航系统数据采样周期;表示地球自转角速度在地球系的映射;表示k时刻卫星导航接收机输出的速度在地球坐标系的映射;表示k-1时刻卫星导航接收机输出的速度在地球坐标系的映射;表示k时刻重力矢量在地球系的映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统一建模原理的极区动基座对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化的矢量观测器模型为:
式中,表示k时刻的优化参考矢量;表示k时刻的优化观测矢量;表示k时刻的参考矢量;表示k时刻观测矢量;表示i时刻的参考矢量;表示i时刻观测矢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2327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