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林药共养模式轮作林菜有机山葵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421852.9 | 申请日: | 2022-1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857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 发明(设计)人: | 李迎宾;张治萍;朱书生;刘屹湘;李健强;杨敏;黄惠川;梅馨月;杜飞;叶辰;邓维萍;邹越纪;何霞红;朱有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G22/25 | 分类号: | A01G22/25;A01G22/00;A01G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陈波 |
| 地址: | 650000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林药共养 模式 轮作 有机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林药共养模式轮作林菜有机山葵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林药收获后,在已有林地上移栽种植山葵。本技术发明基于“物种互作”和“生境耦合”原理,构建了一种“林药‑林菜”轮作种植新模式,即利用林药共养模式下已有的林地资源和林下建设投入,继续栽培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端山葵。一方面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林地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另一方面,林下山葵种植过程中严格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保障了有机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林药共养模式轮作林菜有机山葵的方法。
背景技术
林下中药材种植是利用从“物种互作”和“生境耦合”原理,将适宜林下生长的药用植物重新引种到自然环境下进行野生化栽培,在充分利用林地资源的同时节约了大量农田,并且保证了中药材质量,是一种科学合理的生态种植模式。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林药复合生态模式在林区,尤其是在林业或中药材资源大省得到积极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应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林下中药材已示范推广形成了林下三七、滇黄精、白及、西洋参、何首乌、砂仁、益智、石斛、金钱草、五味子、重楼、五味子、猪苓等多种栽培模式。
中药材连作障碍是指在同一块地里连续种植同种药用植物,即使正常管理,也会出现生长状况差的现象,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以三七为例,不论是在农田还是林下种植,均无法保障其实现成功连作。
林地资源的开发成本较高,涉及建设用地费用、项目运营费用及与其它管理及评价费用,以林下三七为例,种植成本涉及林地租赁、避雨膜、避雨棚架、有机肥、水管、喷灌材料等,而三七面临严重的连作障碍,种植一茬后不能再种植三七,这就导致林地资源和林下建设投入无法得到持续利用。
山葵,又名山嵛菜,是十字花科山萮菜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欢生长在高海拔、偏冷凉的高山环境,耐寒性强,一般在海拔1200-2500米的环境,因此,其适宜种植产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山葵属于喜阴植物,传统种植过程中常用遮阳棚对其进行遮挡。
山葵是一种珍贵的具有食用保健功能的高端调味食品,口感好、营养丰富,具有免疫调节、抗菌、抗癌、抗氧化等作用,价格昂贵,市场需求极大,收获后主要出口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
异硫氰酸盐广泛存在于各类十字花科蔬菜中,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化合物,除具有抗癌作用外,由于其广谱高效的杀菌、杀线虫、杀虫活性,在农业领域,国内外也常将其用作土壤消毒处理。检测发现,山葵的根、茎、叶中都含有一定浓度的异硫氰酸烯丙酯,以根茎中含量最高。
中药材面临的严重连作障碍,如何保障林下经济的持续发展,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轮作适宜阴生生境、适应性强、具有高附加值的山葵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林药共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林药共养模式轮作林菜有机山葵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林药收获后,在已有林地上移栽种植山葵。
进一步地,所述林药包括但不限于三七、滇黄精、白及、西洋参、何首乌、砂仁、益智、石斛、金钱草、五味子、重楼、五味子、猪苓;优选为三七。
进一步地,所述林地包括但不限于云南松、华山松、思茅松、杉树、橡胶树。
进一步地,所述移栽种植山葵为移栽山葵种苗。
进一步地,所述移栽山葵种苗,包括:清除林下墒面区域的杂草和小型灌木,清理枯枝落叶、松针等覆盖物及上一茬林药残体。
进一步地,所述移栽山葵种苗,包括采用小型旋耕机对种植区域的土壤旋耕1~2次。
进一步地,旋耕深度20cm~30cm。
进一步地,移栽山葵种苗以现存的林药种植垄面为准。
进一步地,所述移栽山葵种苗,包括补充有机肥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农业大学,未经云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218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