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污染传输路径的大气污染溯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1420562.2 | 申请日: | 2022-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587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孙彩萍;康玉麟;屠星月;王标;王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申星宇 |
地址: | 10002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污染 传输 路径 大气污染 溯源 方法 | ||
1.一种基于污染传输路径的大气污染溯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关注区域网格化;
对污染重点关注网格进行识别;以及
以所述污染重点关注网格为起点,构建污染传输路径;
其中,所述对污染重点关注网格进行识别,包括:计算每个网格的出入度及关注指数h,所述计算每个网格的关注指数h包括针对每个网格计算出入度,所述关注指数h与所述出入度正相关,当一个网格的所述关注指数h比其邻接的所有网格的所述关注指数h高,且所述一个网格的所述关注指数h随时序逐渐增高时,则将所述一个网格识别为所述污染重点关注网格;
所述计算每个网格的关注指数h还包括:
针对每个网格计算污染物绝对值,针对每个网格计算网格排污量,网格排污量计算规则以大气污染排放源清单进行地理加权得出,
所述每个网格的所述关注指数h根据如下公式计算:
所述i为第i种污染物,N(i)为污染物种类数;
所述针对每个网格计算出入度,包括:
针对每个网格,以网格中心O为圆心并以R为半径规划出圆形的所述网格的临近区域,针对所述临近区域的所有监测点,设任意两个所述监测点分别为A、B,设滑动步长为t0,计算监测点A在t1、t2、……、tn时刻的污染参数与监测点B在t1+t0、t2+t0、……、tn+t0时刻的污染参数之间的皮尔逊相关性值;
在所述皮尔逊相关性值大于设定阈值时,以所述监测点A为起点向所述监测点B画一条长度为所述监测点A、所述监测点B之间的所述皮尔逊相关性值的线段;
从所述网格中心O经所述监测点A画一条半径线,将所述线段的终点向所述半径线的投影为B’,当B’位于所述监测点A朝向所述网格中心O的一侧时,A B’的长度为所述线段的入度;当B’位于所述监测点A背离所述网格中心O的一侧时,A B’的长度为所述线段的出度;
所述网格的所述出入度为:
所述网格的所述临近区域的所有所述线段的出度之和/(所述网格的所述临近区域的所有所述线段的出度之和+所述网格的所述临近区域的所有所述线段的入度之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污染传输路径的大气污染溯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染重点关注网格为起点,构建污染传输路径,包括:
以所述污染重点关注网格为起点,构建与其相邻网格之间的所述污染传输路径,并以所述相邻网格为下一个起点,进一步逐级构建所述污染传输路径。
3.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污染传输路径的大气污染溯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染重点关注网格为起点,构建污染传输路径,包括:通过收敛交叉映射算法得出相邻两个所述网格之间的因果系数,并将因果系数最高的相邻两个所述网格连接,从而构建相邻两个所述网格之间的所述污染传输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污染传输路径的大气污染溯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染参数为污染物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2056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