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器官靶向聚合物纳米囊泡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211413686.8 申请日: 2022-11-11
公开(公告)号: CN115887380A 公开(公告)日: 2023-04-04
发明(设计)人: 穆婧;顾文星;杨亚杰;李沈华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主分类号: A61K9/127 分类号: A61K9/127;A61K47/34;A61K47/42;A61K47/10;A61P35/00;A61P1/16
代理公司: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代理人: 刘芙蓉
地址: 518036 广东***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器官 靶向 聚合物 纳米 系统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本发明属于聚合物纳米药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器官靶向聚合物纳米囊泡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系统包括器官靶向聚合物纳米囊泡以及所述器官靶向聚合物纳米囊泡内的大分子药物;所述器官靶向聚合物纳米囊泡由内至外依次包括亲水内壳、疏水膜层、亲水外壳以及镶嵌在所述亲水外壳中的电荷基团;该系统由阳离子聚合物、辅助聚合物和大分子药物共同组装制备得到。本发明器官靶向聚合物纳米囊泡具有囊泡状结构,内腔可负载亲水性物质,疏水膜层可负载疏水性物质,并且亲水外壳可有效保护负载物;通过在亲水外壳中镶嵌不同电荷基团,可赋予其不同器官靶向功能。所述器官靶向聚合物纳米囊泡具备高效装载大分子药物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聚合物纳米药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器官靶向聚合物纳米囊泡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药物递送系统是指在空间、时间及剂量上全面调控药物在生物体内分布的技术体系。其目标是在恰当的时机将适量的药物递送到正确的位置,从而增加药物的利用效率,提高疗效,降低成本,减少毒副作用。具体地,药物递送系统可以将药物携带到靶点处,将药物精准释放,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并且降低药物毒副反应。与此同时,药物递送系统也可通过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来维持生物体内的血药浓度的稳定。

过去几十年来,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多种生物医学应用的纳米平台被设计构建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且发现纳米颗粒药物递送系统表现出强大功能。用作药物递送系统的纳米颗粒一般是亚微米级颗粒(3-200nm),包括聚合物(如聚合物纳米粒子,胶束或树枝状聚合物),脂质(脂质体),蛋白质(白蛋白,转铁蛋白),病毒(病毒纳米粒子),有机金属化合物(纳米管,MOF),甚至细胞衍生的纳米粒(如红细胞、肿瘤细胞、干细胞)等。目前,基因编辑器、mRNA、小核酸、蛋白质和多肽药物等大都采用脂质纳米颗粒来实现体内递送。究其本质,纳米颗粒是一种载体,它里面包载的药物,决定了它的应用领域,包括疫苗,治疗癌症、罕见病,以及进行基因治疗等等,因此,纳米颗粒递送领域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通常情况下,纳米颗粒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入人体,包括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静脉注射和植入等。例如,mRNA疫苗通过皮肤肌肉注射,脂质体化疗药DOXIL通过静脉注射。吸收后,纳米颗粒通过淋巴系统和血液被带到远端器官。尽管发展了一些局部递送方法,例如脑室内注射、鞘内注射或玻璃体内注射等,但它们通常涉及更具侵入性的和复杂的技术,局限性大。由于纳米颗粒天然的被人体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导致其在肝脏和脾脏中的富集量巨大,在其他器官(比如肺、肾、脑等)中富集少,且伴随某些器官的副作用,进而限制了其在某些领域的应用。

近年来,器官靶向纳米递送系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研究。然而,目前已报道的器官靶向纳米递送系统大都基于脂质纳米颗粒系统,并且已经形成了严密的专利保护。与此同时,关于聚合物囊泡纳米颗粒在器官靶向递送系统的研究少有人涉及。聚合物材料设计灵活,相比于脂质体材料具有多重优势。因此,聚合物囊泡纳米颗粒是研究器官靶向纳米递送系统的理想载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器官靶向聚合物纳米囊泡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将大分子药物载入具有层状保护结构的聚合物纳米囊泡中实现抗癌药物的运载,再依托聚合物纳米囊泡亲水外壳表面镶嵌的电荷基团实现不同种类器官的精准靶向。

一种器官靶向聚合物纳米囊泡系统,其中,包括器官靶向聚合物纳米囊泡以及所述器官靶向聚合物纳米囊泡内的大分子药物;

所述器官靶向聚合物纳米囊泡由内至外依次包括亲水内壳、疏水膜层、亲水外壳以及镶嵌在所述亲水外壳中的电荷基团;

所述器官靶向聚合物纳米囊泡系统由阳离子聚合物、辅助聚合物和大分子药物共同组装制备得到。

可选地,所述阳离子聚合物的分子链包括依次连接的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聚氨基酸九肽;

所述阳离子聚合物中聚乙二醇的分子量为3000~8000Da;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未经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136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