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铁盾构渣土烧结砖及生产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412621.1 | 申请日: | 2022-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84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 发明(设计)人: | 李炳良;马婷;何文敏;王永维;彭磊;夏雨;王闯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C04B33/132 | 分类号: | C04B33/132;C04B33/13 |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燕肇琪 |
| 地址: | 714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铁 盾构 渣土 烧结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盾构渣土烧结砖及生产方法,将盾构干化土放入到搅拌器进行搅拌,在搅拌的过程中加入改性剂,得出改性盾构干化土,然后再将经过粉磨的盾构固渣、煤矸石和石灰碎石同时放入到搅拌器中并加入水进行均匀的混合搅拌,得到混合物料,以及将搅拌好的混合物料放入到压扁机中,随着混合物料的输送,通过压扁机的辊轴将混合物料压扁至博饼状,取出混合物料中存在空气,在本发明涉及盾构渣土处理技术领域。该地铁盾构渣土烧结砖及生产方法,通过石灰碎石、改性剂和真空处理三种不同方式实现对烧结砖硬度的提升,使烧结砖实用性能更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铁盾构渣土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铁盾构渣土烧结砖及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在地铁建设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盾构渣土,盾构机在开挖隧道施工过程中,将排出大量盾构渣土,而排出的盾构渣土含有大量水和表面活性剂,流动性大,如果不经无害化处理直接进入受纳场,不仅对周边水土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可能造成滑坡等地质灾害,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研究下将以免烧结、免压制、无水泥添加针对高含水率的流态盾构渣土,在不脱水的情况下,可以像混凝土一样浇筑成型,制备成各种形状的黏土免烧砌块,经过测试,这些标准砖抗压强度可达20兆帕,泡水4天软化系数在0.9以上,与传统烧结砖相当,虽然在工艺上无法进行其他成分的添加,但是形成的烧结砖却无法在突破20兆帕,无法提高烧结砖的强度,从而使烧结砖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铁盾构渣土烧结砖及生产方法,解决了形成的烧结砖却无法在突破20兆帕,无法提高烧结砖的强度,从而使烧结砖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地铁盾构渣土烧结砖,包括以下总量份原料:盾构干化土15-20份、盾构固渣5-8份、煤矸石10-12份、石灰碎石3-6份、改性剂1-3份。
优选的,所述盾构干化土15份、盾构固渣5份、煤矸石10份、石灰碎石3份、改性剂1份。
优选的,盾构干化土18份、盾构固渣7份、煤矸石11份、石灰碎石5份、改性剂2份。
优选的,盾构干化土20份、盾构固渣8份、煤矸石12份、石灰碎石6份、、改性剂3份。
优选的,改性剂为甲基丙烯磺酸、过硫酸钠和尿素按照质量比1~1.2:2~2.5:0.2~0.3:0.1~0.2混合后在6~9%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在50~60℃下反应60~70min制得。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地铁盾构渣土烧结砖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盾构渣土处理:盾构渣土进行无害化处理得到盾构干化土和盾构固渣;
S2、物料初步破碎:将盾构固渣在破碎机中破碎为直径小于1cm的块状,煤矸石和石灰碎石破碎为直径小于2cm的颗粒;
S3、细磨:经过破碎后的盾构固渣转入球磨机中进行细磨,细磨后的工程渣土过300目筛,破碎后的煤矸石和石灰碎石粒在球磨机中进行细磨并过400目筛;
S4、搅拌:首先将盾构干化土放入到搅拌器进行搅拌,在搅拌的过程中加入改性剂,得出改性盾构干化土;
S5、混合:然后再将经过粉磨的盾构固渣、煤矸石和石灰碎石同时放入到搅拌器中并加入水进行均匀的混合搅拌,得到混合物料;
S6、真空处理:将搅拌好的混合物料放入到压扁机中,随着混合物料的输送,通过压扁机的辊轴将混合物料压扁至博饼状,取出混合物料中存在空气;
S7、烧结:将进过S5步骤后的混合物料带入压砖机中,通过压砖机进行砖坯制作;
S8、成品:将砖坯收集后并进行干燥处理,从而得出烧结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126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