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含内瓶的铝瓶顶部塑型封口装置及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10563.9 | 申请日: | 2022-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378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唐远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富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1/38 | 分类号: | B21D51/38;B21D41/04;B21D19/10;B21D22/18;B21D4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湾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9 | 代理人: | 倪继祖 |
地址: | 201108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内瓶 顶部 封口 装置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含内瓶的铝瓶顶部塑型封口装置,包括内瓶和铝瓶,所述内瓶放置在所述铝瓶内,还包括对所述铝瓶加工的缩口组件;对所述铝瓶顶部加工的封边组件;以及对所述铝瓶颈部加工的成形组件;其中,所述铝瓶由夹爪夹紧,所述夹爪可旋转。所述缩口组件为旋压缩口刀头,所述旋压缩口刀头沿所述铝瓶轴向从上向下加工,使所述铝瓶瓶口段贴合所述内瓶。所述封边组件为顶部封边冲压模具,所述顶部封边冲压模具从上向下加工冲压所述铝瓶瓶口,使所述铝瓶超出所述内瓶高度的边向内翻折,形成翻边。本发明使得铝瓶受加工表面光洁、没有毛刺、没有划伤,可以高效而清洁的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含内瓶的铝瓶顶部塑型封口装置及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市面上常见的喷雾剂都是将药液灌装并封装于塑料瓶或者铝瓶中。但是软雾剂的包装形式则与市面上常见的喷雾剂不同。软雾剂是一种不含抛射剂的药液吸入制剂,主要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软雾剂产品主要由吸入器和药瓶组成。由于软雾剂独特的给药形式,其使用装置较为复杂,药液灌装与封装也不同于常见的喷雾剂。
其药瓶主要由塑料内瓶与铝制外瓶两部分组成。其中,药液灌装并密封于塑料内瓶中,而铝制外瓶则通过组装与瓶口的塑型加工实现对塑料内瓶的封装。药液灌装于塑料内瓶中保证了拆封使用前药液的无菌与密封,而封装内瓶的铝制外瓶固定了内瓶,防止瓶塞脱落,同时保证了药瓶与吸入器的匹配以及药瓶的运输与存储安全。铝瓶封装内瓶需要使用无切削的铝瓶瓶口塑型加工的工艺。该专利主要攻克的就是对铝瓶瓶口的塑型加工工艺。
目前国内并没有相关加工工艺。西林瓶轧盖工艺、铝瓶旋压加工工艺、钢管冲压缩口工艺等均对此项工艺有借鉴意义,但是并不能完成该项加工,或者加工出来的产品有一定的缺陷。本专利所述工艺通过独创的工艺组合,解决或削弱了其他加工工艺下产品表面不光洁、有毛刺、有划痕、产生铝屑、不清洁等缺陷。
西林瓶轧盖工艺同样是封装西林瓶与瓶塞,防止瓶塞脱落,但是此处仅完成了铝盖对玻璃瓶瓶口的封装,不能解决铝瓶对塑料内瓶的整体包覆式的封装所遇到的问题,具体而言,就是内瓶放入铝瓶,需要内瓶直径最大的地方也能通过铝瓶瓶口,然后需要铝瓶瓶口直径收缩至紧贴内瓶瓶塞,并加工顶部封边形成内瓶上限位,加工两道颈部形成内瓶下限位以及固定。而市面上的轧盖机只能对铝盖进行翻边,不能进行直径收缩与塑型。轧盖只能限制内瓶的一个轴向运动方向,所以也无法实行对内瓶的固定。
铝瓶旋压加工工艺可能对本专利所述加工工艺有所启发,铝瓶加工常采用旋压工艺,旋压工艺是对金属回转体的慢速加工,不易产生划伤、裂口、褶皱、铝屑,外观更精美,但是加工时间往往较长。在铝瓶旋压加工中,往往没有内瓶,所以只是对铝瓶的塑型,缺乏对内瓶的封装。在本专利所述工艺中,别出心裁的使用内瓶充当旋压工艺的内芯模,既解决了旋压尺寸与形状控制的问题,又完成了对内瓶的封装。
钢管缩口工艺也对本专利所述工艺有所启发。钢管缩口常采用冲压工艺,缩口速度快,但是容易产生划痕、铝屑,模具内也容易积铝屑,需要用润滑油辅助冲压,并且需要定期清洁模具。在冲压缩口的过程中,物料外表面会与模具内表面在瞬间完成受挤压的相对运动,这就意味着铝瓶表面会受到较大的摩擦。由于模具硬度往往高于铝瓶的材料,所以在摩擦过程会产生大量铝屑。又因为铝屑在模具内的堆积,使得模具内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变高,在摩擦过程中会划伤铝瓶表面,并产生更多铝屑,形成恶性循环。并且提高的摩擦力也会反过来影响冲压的效果。在钢管缩口生产中,常用的方法是添加润滑油进行润滑与铝屑导出,同时频繁清洁模具。但是在医药产品生产中,产品外表面有划伤或者铝屑残留是不被接受的,在产品表面添加润滑油往往是不清洁的、不卫生的,频繁拆装清洗模具在大批量生产中也是不被认可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缺陷而提供的一种对含内瓶的铝瓶顶部塑型封口装置及加工方法,使得铝瓶受加工表面光洁、没有毛刺、没有划伤,可以高效而清洁的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富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富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105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