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NFT的区块链跨链交互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410006.7 | 申请日: | 2022-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41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东;韩雨彤;王怀彬;杨艺;王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H04L67/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贾瑞华 |
| 地址: | 300384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nft 区块 链跨链 交互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NFT的区块链跨链交互系统及方法。该系统依靠NFT稀缺性、不可分割性以及独一无二的特性保证区块链上信息的完整性、加密性和可追溯性,运用NFT内嵌独特的代码信息特点,构成去中心化的可信机制,再结合态LayerZero协议的轻节点评价信用度方案进行跨链治理。本发明能够解决区块链孤岛问题,以及解决区块链跨链技术现有的跨链双验证、智能合约有限以及交易信息追踪不可逆的互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区块链跨链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NFT的区块链跨链交互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已经经历了10多年的演进,被认为是参与未来可信社会观构建的重要的基础建设设施。现实社会中包揽了许多不同的行业和经济领域。但是,讲整个现实社会中的各个行业都包含在区块链中也是不现实、不合适的。每个区块链系统都可以看做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价值体系。区块链跨链技术就是连接每一个独立区块链的枢纽,实现着不同价值经济体系区块链之间的交换功能。受到供需关系的影响,同时又建立在供需关系的市场之上,价格是交换的前提又是本身价值的体现。为了实现在不同区块链上的价值交换,区块链通过跨链技术为每一个独立的区块链中的交易市场提供了跨链契约服务。将每一个区跨链看作是一个独立的账本,两个或多个独立的区块链就对应两个或多个独立的账本,但独立的账本之间是没有关联关系的。区块链跨链技术就是打开不同账本之间的一扇门,允许价值跨越不同的区块链进行流转。从本质上说,价值不能通过账本之间转移。但对于特定的用户来说,一个区块链中存储的价值可以转化到另一个区块链中生成新的价值,这样就实现了区块链上的价值循环。
区块链的跨链流程实际上并不复杂,核心在于目标链能够可以响应和验证源链中发出的交易和数据。目前主流的三种跨链方式有公证人机制、侧链/中继模式还有哈希锁定技术。公证人机制是通过一个可信的第三方公证人针对待跨链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并验证数据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完成后,利用数字签名的方式连接目标链进行交易,从而实现跨链功能。公证人机制虽然可以灵活地支持各种不同结构的区块链,但缺点在于存在中心化风险,参与跨链的相关方需要对中间人给予较大的信任。侧链一般是连接在连接主链的下级分布式账本,可以在技术上独立于主链,因此,可以拓展自己的共识机制等。但主链不知道侧链的存在,这是由侧链主动感知主链信息发生的相应的动作。而中继链则是侧链和公证人机制的结合体,中继链具有访问需要和验证进行互操作的链的关键信息并对两条链的跨链消息进行转移。即中继链是一种去中心的公证人机制。哈希锁定技术的代表是闪电网络。哈希锁定能实现跨链资产的交换,但是不能实现跨链资产的转移,更不能实现跨链合约,所以它的应用场景比较受限。
可见,现有技术中仍存在区链孤岛问题,以及存在区块链跨链技术现有的跨链双验证、智能合约有限以及交易信息追踪不可逆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NFT的区块链跨链交互系统及方法,能够解决区块链孤岛问题,以及解决区块链跨链技术现有的跨链双验证、智能合约有限以及交易信息追踪不可逆的互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基于NFT的区块链跨链交互系统,包括:跨链网关、跨链配置器、注册中心、跨链桥和跨链审计;
所述跨链网关用于连接所述跨链配置器、中继链和所述注册中心;所述跨链网关还用于对外开放资源调用接口、解析并处理底层的区块链提交的跨链请求、保存调用记录以及作为跨链网络的公证节点;
所述跨链配置器用于连接底层的区块链与所述跨链网关;所述跨链配置器还用于对底层的区块链的链接与资源进行封装,并将异构的区块链合约、区块、交易以及状态抽象并封装成统一格式,进而对跨链调用信息进行解析,生成NFT数据包;获取目标跨链网关,并利用NFT数据包连接目标跨链网关及跨链配置器;
所述注册中心用于存储所述跨链网关、所述跨链配置器与底层的区块链的连接配置,并提供跨链网关进行跨链调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理工大学,未经天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100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