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棘轮换向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03568.9 | 申请日: | 2022-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600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发明(设计)人: | 孙凤;曹洪达;张春光;徐方超;裴文哲;唐钧跃;张伟伟;姜生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27/00 | 分类号: | F16H27/00 |
代理公司: | 沈阳智龙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115 | 代理人: | 宋铁军 |
地址: | 110870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棘轮 换向 机构 | ||
1.一种双棘轮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棘轮结构、外棘轮结构、换向轴(9)和传动轴(10);
传动轴(10)转动穿过换向轴(9),内棘轮结构的第一部分与换向轴(9)的一侧相连接,内棘轮结构的第二部分与传动轴(10)相连接,外棘轮结构第一部分与换向轴(9)的另一侧相连接,外棘轮结构的第二部分与待安装件相连接,内棘轮结构处于静止状态时,以使传动轴(10)和换向轴(9)同步带动外棘轮结构顺时针转动,外棘轮结构处于静止状态时,以使传动轴(10)带动内棘轮结构逆时针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棘轮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内棘轮结构的第一部分包括至少两个内扭簧(5)和至少两个内棘爪(7),内棘轮结构的第二部分包括内棘轮齿圈(11),内棘轮齿圈(11)设置在传动轴(10)的外侧壁,至少两个内扭簧(5)和至少两个内棘爪(7)均沿着换向轴(9)周向方向均匀转动设置在换向轴(9)的一侧壁上,其中,内扭簧(5)均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内扭簧(5)的第一段与换向轴(9)的侧壁相接触,内扭簧(5)的第二段与内棘爪(7)的一侧壁相接触,且至少两个内扭簧(5)和至少两个内棘爪(7)一一对应,至少两个内棘爪(7)均与内棘轮齿圈(11)相啮合,以使内棘爪(7)挤压内扭簧(5),内扭簧(5)处于压缩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棘轮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换向轴(9)的一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安装孔,至少两个第一安装孔沿着换向轴(9)周向方向均匀设置,第一安装孔与内扭簧(5)和内棘爪(7)一一对应,其中,内棘爪(7)和内扭簧(5)均转动安装在第一安装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棘轮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内棘轮结构的第一部分还包括至少两个内棘爪销钉(1)和至少两个内扭簧销钉(6),至少两个内棘爪销钉(1)和至少两个内扭簧销钉(6)均设置在第一安装孔内,内棘爪(7)均通过内棘爪销钉(1)转动安装在第一安装孔内,内扭簧(5)均通过内扭簧销钉(6)安装在第一安装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棘轮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内棘爪(7)绕内棘爪销钉(1)转动的角度范围为0°~68°,内扭簧(5)绕内扭簧销钉(6)转动的角度为0°~35°,其中,内扭簧(5)初始夹角是60°,内棘爪(7)与内棘轮齿圈(11)啮合角度为3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棘轮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外棘轮结构的第一部分包括至少两个外棘爪(4)和至少两个外扭簧(3),外棘轮结构的第二部分包括外棘轮齿圈(8),外棘轮齿圈(8)设置在待安装件上,至少两个外扭簧(3)和至少两个外棘爪(4)均沿着换向轴(9)周向方向均匀转动设置在换向轴(9)的另一侧壁上,其中,外扭簧(3)均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外扭簧(3)的第一段与换向轴(9)的侧壁相接触,外扭簧(3)的第二段与外棘爪(4)的一侧壁相接触,且至少两个外扭簧(3)和至少两个外棘爪(4)一一对应,至少两个外棘爪(4)均与外棘轮齿圈(8)相啮合,以使外棘爪(4)挤压外扭簧(3),外扭簧(3)处于压缩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棘轮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换向轴(9)的一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安装孔,至少两个第二安装孔沿着换向轴(9)周向方向均匀设置,第二安装孔与外扭簧(3)和外棘爪(4)一一对应,其中,外棘爪(4)和外扭簧(3)均转动安装在第二安装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棘轮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外棘轮结构的第一部分还包括至少两个外棘爪销钉(12)和至少两个外扭簧销钉(2),至少两个外棘爪销钉(12)和至少两个外扭簧销钉(2)均设置在第二安装孔内,外棘爪(4)均通过外棘爪销钉(12)转动安装在第二安装孔内,外扭簧(3)均通过外扭簧销钉(2)安装在第二安装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棘轮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外棘爪(4)绕外棘爪销钉(12)转动的角度范围为0°~198°,外扭簧(3)绕外扭簧销钉(2)转动的角度为0°~120°,其中,外扭簧(3)初始夹角是60°,外棘爪(4)与外棘轮齿圈(8)啮合角度为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工业大学,未经沈阳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0356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力安全监测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环保型分散金黄染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