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长内孔套筒高精度双涨紧车夹具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403421.X | 申请日: | 2022-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556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 发明(设计)人: | 谭传立;于洪利;杜兆豹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涵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B31/40 | 分类号: | B23B31/40 |
| 代理公司: | 青岛鼎丞智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7 | 代理人: | 吴春艳 |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长内孔 套筒 高精度 双涨紧车 夹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内孔套筒高精度双涨紧车夹具,其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双锥度芯轴、拉轴以及拉套,拉套通过贯穿双锥度芯轴的紧固件与拉轴进行固定连接;双锥度芯轴的下部套设有下涨套,下涨套的下端与拉套的上部进行卡接,双锥度芯轴的顶部卡接有上涨套,一锥头拉杆纵向贯穿上涨套和双锥度芯轴;锥头拉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拉轴上部设置有用于对接限位块的定位孔,限位块和上方的双锥度芯轴壁面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拉轴向下运动,其间接驱动下涨套挤压双锥度芯轴而涨紧套筒工件下部,而收缩的弹性部件自发向下驱动锥头拉杆下移,使推头拉杆的头部挤压并使上涨套涨紧工件上部,从而实现对套筒整体的稳定夹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长内孔套筒工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长内孔套筒高精度双涨紧车夹具。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对零件的加工精度和可靠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用于定位工件的夹具的夹持稳定度和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众多类型的工件中,长内孔套筒类零件基于内孔既深且长,夹持难度最高,而常规的涨套无法做到如此的长度,难以满足此类零件的夹持需求。
目前常规夹具是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锥度体、套设在锥度体上的弹性涨套以及设置在夹具内部的用于连接并带动涨套沿着锥度体进行运动的传动结构,当机床带动主轴并通过相连的传动结构驱动这个涨套沿着锥度体的外锥面进行运动时,涨套由于受到来自锥度体表面的径向作用力而发生涨开,从而涨开的涨套抵触待加工工件的内侧面,实现对工件的固定。
由于为确保涨套的径向扩张或收缩的弹性性能,通常涨套的长度较短,而这种结构特点难以满足长内孔套筒类零件的夹持需求。因此常规夹具对其无法提供足够的夹紧力以及保持稳定的夹持精度,导致这类零件容易应夹持不稳影响其加工精度。
目前,还未出现专门的夹具能稳定夹持长内孔套筒类零件。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长内孔套筒高精度双涨紧车夹具,该夹具针对长内孔套筒的结构设置,通过分别与双锥度芯轴配合的上涨套和下涨套,实现对长内孔套筒的不同部位进行同步定位,夹持稳定且精度高。
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长内孔套筒高精度双涨紧车夹具,其包括用于与机床固定连接的底座、固定在底座上方的双锥度芯轴、在双锥度芯轴与底座之间进行轴向移动的拉轴、位于双锥度芯轴上方的拉套,拉套通过贯穿双锥度芯轴的紧固件与拉轴进行固定连接,拉轴下部设置用于与机床主轴进行连接的杆部;双锥度芯轴的下部椎体上套设有下涨套,下涨套的下端与拉套的上部进行卡接,双锥度芯轴的顶部卡接有上涨套,一锥头拉杆纵向贯穿上涨套和双锥度芯轴,锥头拉杆的头部外壁的锥度与上涨套的内锥孔的锥度一致,双锥度芯轴的下部椎体外壁的锥度与下涨套的内孔的锥度一致;锥头拉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拉轴上部设置有用于对接限位块的定位孔,限位块和上方的双锥度芯轴壁面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
拉轴在外力作用下向外移动时,通过相连的拉套带动下涨套向下挤压双锥度芯轴的下部椎体外壁,下涨套涨开并涨紧套筒工件下部内表面,同时,收缩状态的弹性部件在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向下扩张推动锥头拉杆的下端,推头拉杆的头部向下挤压并涨开上涨套,上涨套涨紧套筒工件的上部内表面,实现夹具对套筒的夹持。
优选地,所述长内孔套筒高精度双涨紧车夹具中,上涨套或/和下涨套由至少两个呈圆周分布的金属夹持块和粘接相邻夹持块的弹性橡胶块围合而成;上涨套和下涨套的中央通孔部分或整体为锥形孔壁设置。
优选地,所述长内孔套筒高精度双涨紧车夹具中,双锥度芯轴沿中轴线设置有供锥头拉杆贯穿的第二通孔,双锥度芯轴的下部设置有与第二通孔连通的容置腔,弹性部件和限位块位于容置腔中,弹性部件被限定在限位块和容置腔顶壁之间的空间内。
优选地,所述长内孔套筒高精度双涨紧车夹具中,所述弹性部件为碟簧、矩形弹簧或圆柱压缩弹簧;限位块的上部与锥头拉杆的下端螺接;限位块的下部卡接在拉轴的定位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涵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涵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034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