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稳定控制轴承钢中间包覆盖剂成分的连铸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03410.1 | 申请日: | 2022-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732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飞;陈廷军;王昆鹏;王郢;沈艳;杨谱;张建斌;于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常州中天特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11 | 分类号: | B22D11/111;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18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李楠 |
地址: | 213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稳定 控制 轴承钢 中间 覆盖 成分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炼钢工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稳定控制轴承钢中间包覆盖剂成分的连铸方法。通过向中间包覆盖剂中加入冰晶石,降低了覆盖剂熔点,可以在不加碳化稻壳条件下,避免了覆盖剂结壳。通过采用双层且不含SiO2、Fe2O3、Cr2O3含量的铝质引流砂,避免了氧化性物质进入中间包覆盖剂中,其中上层引流砂成分以Al2O3和CaF2为主,下层引流砂成分以Al2O3为主。采用上述方法,轴承钢整个浇铸过程覆盖剂碱度可以维持在7.0以上,覆盖剂中Fe2O3、Cr2O3含量可以稳定控制在0.5%以内,大大减弱覆盖剂对钢水的氧化,轴承钢连浇炉数可由最初的6炉提高至13炉以上,水浸探伤合格率得到显著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炼钢工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稳定控制轴承钢中间包覆盖剂成分的连铸方法。
背景技术
轴承钢一般采用“转炉→LF精炼→RH真空→连铸”工艺生产。LF精炼过程通常采用铝脱氧和高碱度精炼渣,此种条件下钢中夹杂物以镁铝尖晶石为主,并伴有少量钙铝酸盐。RH真空处理过程中可高效化去除钢中尖晶石夹杂物,残留夹杂物以液态钙铝酸盐为主。但是,连铸浇铸过程中钢中又重新生成许多高熔点镁铝尖晶石夹杂物,导致轴承钢水口发生结瘤,钢水可浇性差,同时,由结瘤物随机剥落到钢中导致结晶器液位频繁发生波动,这也是高碳铬轴承钢浇铸性能长期以来都是行业难题的主要原因。
研究结果表明,浇铸过程钢水二次氧化是轴承钢可浇性差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地,随着浇铸的进行,中间包钢液上方覆盖剂成分已发生很大变化,其中,覆盖剂碱度逐渐降低,浇铸到中后期碱度已由最初的10.0降至2.0以内,覆盖剂中FeO含量高达5~10%,Cr2O3含量高达10~15%,这说明覆盖剂已由最初的高碱度、低氧化性渣演变为低碱度、高氧化性渣,这就导致钢水在浇铸过程不可避免的发生二次氧化。
为了提高轴承钢钢水可浇性,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2110693371.2提出钢包熔池和包底部位采用铝碳质,中间包采用氧化铝质干式料,塞棒采用整体铝碳材质,可以显著提高轴承钢连浇炉数。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2210110399.3提出将轴承钢铝含量控制很低,以此提高钢水可浇性。尽管采用上述这些方法,轴承钢钢水可浇性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改善,但是中间包二次氧化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即并没有从本质上解决轴承钢结瘤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轴承钢浇铸过程覆盖剂对钢水的氧化,本发明在轴承钢现有工艺存在不足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稳定控制轴承钢中间包覆盖剂成分的连铸方法。通过向中间包覆盖剂中加入冰晶石,降低了覆盖剂熔点,可以在不加碳化稻壳条件下,避免了覆盖剂结壳。通过采用双层且不含SiO2、Fe2O3、Cr2O3含量的铝质引流砂,避免了氧化性物质进入中间包覆盖剂中,其中上层引流砂成分以Al2O3和CaF2为主,下层引流砂成分以Al2O3为主。采用上述方法,轴承钢整个浇铸过程覆盖剂碱度可以维持在7.0以上,覆盖剂中Fe2O3、Cr2O3含量可以稳定控制在1%以内,大大减弱覆盖剂对钢水的氧化,轴承钢连浇炉数可由最初的6炉提高至13炉,水浸探伤合格率得到显著提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稳定控制轴承钢中间包覆盖剂成分的连铸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常州中天特钢有限公司,未经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常州中天特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034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