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载体温监测方法、电子设备及车辆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401626.4 | 申请日: | 2022-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009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 发明(设计)人: | 王禄娜;赵荣;王国伟;吴坚强;李响;刘天放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J5/02 | 分类号: | G01J5/02;G01J5/03;G01B21/16;G01B2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孙晓凤 |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体温 监测 方法 电子设备 车辆 | ||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载体温监测方法、电子设备及车辆,该方法包括:获取车内人员的目标面部信息,确定与所述目标面部信息对应的待测温对象;针对待测温对象,获取与所述待测温对象对应的待测温距离,并根据所述待测温距离,确定所述待测温对象对应的目标温度;显示并记录所述待测温对象以及与所述待测温对象对应的目标温度。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实现了提高针对车内人员的体温监测的实时性、便捷性以及准确性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体温监测方法、电子设备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车内人员可以通过人工测温的方式进行体温检测,主要是可以通过随身携带的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红外线体温计等进行体温检测。
但是,使用水银体温计或电子体温计存在检测效率低且容易导致交叉感染的问题,使用红外线体温计虽然可以完成非接触式测温,但存在由于车辆颠簸等造成的红外线体温计不稳定的问题,进而会导致难以瞄准进行检测以及检测准确率低的问题。并且,通过人工测温的方式难以对车内人员的体温进行实时监测,导致无法及时发现车内人员的体温异常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载体温监测方法、电子设备及车辆,以实现提高针对车内人员的体温监测的实时性、便捷性以及准确性的技术效果。
基于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载体温监测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车内人员的目标面部信息,确定与所述目标面部信息对应的待测温对象;
针对所述待测温对象,获取与所述待测温对象对应的待测温距离,并根据所述待测温距离,确定所述待测温对象对应的目标温度;
显示并记录所述待测温对象以及与所述待测温对象对应的目标温度。
基于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载体温监测方法。
基于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的车载体温监测方法,通过获取车内人员的目标面部信息,确定目标面部信息对应的待测温对象,以便在后续针对不同待测温对象进行分别记录,进而,针对待测温对象,获取待测温距离并根据待测温距离确定目标温度,以根据待测温距离的变化,调整目标温度的确定方式,提升目标温度的准确率,并且通过显示和记录待测温对象以及待测温对象的目标温度,以实时的监测车内人员的体温情况,提升对车内人员进行体温监测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体温监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载体温监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体温监测系统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体温监测系统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超出体温监测范围的提醒界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体温数值显示的界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查看图表和下载体温数据的界面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航界面的界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016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橙类传统香槟法起泡酒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纤维暂堵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