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镍-BZNY质子导体的氢分离设备和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00552.2 | 申请日: | 2022-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461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罗天勇;蒋元鑫;覃凯煜;廖颖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9/40 | 分类号: | B01D59/40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张巨箭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bzny 质子 导体 分离 设备 使用方法 | ||
1.一种基于镍-BZNY质子导体的氢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BZNY质子导体;
第一金属镍电极和第二金属镍电极,分别设置于BZNY质子导体两侧;
第一引线,导电端与第一金属镍电极连接;第二引线,导电端与第二金属镍电极连接;第一引线的接入端和第二引线的接入端均与外部电信号输入设备连接;
第一绝缘套筒,连接在BZNY质子导体位于第一金属镍电极的一侧并套设在第一金属镍电极的外围,第一绝缘套筒内部形成氢气提取空间;
第二绝缘套筒,套设在第一绝缘套筒外侧,与第一绝缘套筒之间形成含氢混合气体提供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镍-BZNY质子导体的氢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引线的导电端通过烧结、焊接、沉积、热压或冷压的方式与第一金属镍电极连接,第二引线的导电端通过烧结、焊接、沉积、热压或冷压的方式与第二金属镍电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镍-BZNY质子导体的氢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绝缘套筒为耐高温陶瓷管,所述第二绝缘套筒为耐高温玻璃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镍-BZNY质子导体的氢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氢混合气体的氢气含量低于0.0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镍-BZNY质子导体的氢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电信号输入设备输入的电信号,输入曲线的变电压大小范围在-10V至10V区间,恒电压大小范围在1-10V。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镍-BZNY质子导体的氢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BZNY质子导体的最终烧结温度范围在1200-1600摄氏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镍-BZNY质子导体的氢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均为高纯度银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镍-BZNY质子导体的氢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金属镍电极的制作的方法包含电镀法、溅射法、还原法、气相沉积法。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镍-BZNY质子导体的氢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镍电极和第二金属镍电极的厚度为10-1000nm,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的直径为0.2-0.6mm。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镍-BZNY质子导体的氢分离设备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含氢混合气体通入第二绝缘套筒;
第一金属镍电极通过第一引线接收外部电信号,同时第二金属镍电极通过第二引线接收外部信号;
含氢混合气体的氢同位素在电信号的控制下,通过BZNY质子导体被抽取到第一绝缘套筒的氢气提取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0055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方向大载荷拉伸试验结构加载装置
- 下一篇:波分复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