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持式射频仪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98225.8 | 申请日: | 2022-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07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予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1/40 | 分类号: | A61N1/40;A61F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瑞天谨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40 | 代理人: | 王昌花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持 射频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式射频仪,包括机身以及安装于机身端部的电极头,电极头上设置有若干个射频电极,机身内设置有射频产生模组,射频产生模组与射频电极之间电连接;所述手持式射频仪还包括制冷模组,所述制冷模组包括半导体制冷件,所述半导体制冷件的冷面和射频电极之间以快速传热的方式连接使射频电极制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射频设备,尤其是一种手持式射频仪。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手持式射频仪,特别是近年来兴起的射频美容仪,主要是通过射频能量穿过表皮,直接到达真皮层,保护肌肤不受伤害,射频波直接深入胶原蛋白,从肌肤深处改善肌肤。现有技术的手持式射频仪电极头使用时发热,电极头温度偏高可能对接触皮肤造成伤害,使用都的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手持式射频仪,解决现有手持式射频仪电极头的制冷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持式射频仪,包括机身以及安装于机身端部的电极头,电极头上设置有若干个射频电极,机身内设置有射频产生模组,射频产生模组与射频电极之间电连接;所述手持式射频仪还包括制冷模组,所述制冷模组包括半导体制冷件,所述半导体制冷件的冷面和射频电极之间以快速传热的方式连接使射频电极制冷。
进一步地,所述手持式射频仪还包括机身内的电源组件和控制电路板,电源组件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射频产生模组设置于控制电路板上或者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半导体制冷件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半导体制冷件的冷面与射频电极之间接触传热或者通过导冷组件快速传热的方式连接使射频电极制冷;所述导冷组件包括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导热元件或热管或VC或铝超导热管或铝超导热板中的一种或几种热传递结构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极头包括上盖,所述若干个射频电极安装于上盖上;所述上盖为导热材料制成的导冷盖体或者为非导热材料制成盖体;所述导冷盖体与射频电极和半导体制冷件的冷面之间直接接触传热,或者导冷盖体与半导体制冷件的冷面之间通过导冷组件传热连接,以制冷所述上盖的整面从而制冷射频电极;或者,所述导冷组件包括第一导冷件,所述第一导冷件安装于电极头内;所述第一导冷件与半导体制冷件的冷面接触导冷或者直接用作半导体制冷件的冷面;和/或,所述导冷组件包括第二导冷件:第二导冷组件传热地连接于导冷盖体与半导体制冷件的冷面之间;或者,所述第一导冷件通过第二导冷件与半导体制冷件的冷面之间传热连接,第二导冷件分别与半导体制冷件的冷面以及第一导冷件之间接触传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冷件与若干射频电极之间各通过一软连接导冷件传热;第一导冷件上设置有若干安装部,射频电极上对应设置有安装部,所述软连接导冷件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导冷件的安装部以及射频电极的安装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软连接导冷件是由软质导热材料或弹性导热材料制成片状或块状软连接;或者,所述软连接导冷件是由软质或弹性导热材料制成管状软连接,管状软连接导冷件内部容纳有导热介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冷件与半导体制冷件的冷面之间为接触导冷,第一导冷件与半导体制冷件的冷面之间相互接触的表面形状相适配;或者,第二导冷件包括柱状上部,第一导冷件上形成有通孔,所述第一导冷件的柱状上部插入第二导冷件的通孔内,与孔壁之间形成侧立面接触导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冷件的底部与半导体制冷件的冷面相适配地接触导冷,顶部与若干射频电极之间通过软连接导冷件连接以实现射频电极的制冷;侧立面接触导冷时,所述第一导冷件由若干对称或非对称部分拼装而成,且围成所述通孔,通孔外壁设置单个或多个弹性件,将所述第一导冷件与所述第二导冷件弹性抵紧以紧密接触导冷;所述第二导冷件一端设置为扁平管以增大与半导体制冷件的冷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另一端设置为柱体,与第一导冷件或制冷上盖的通孔四周侧立面接触导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予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予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982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