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汽车一体化副车架的高压铸造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94931.5 | 申请日: | 2022-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273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发明(设计)人: | 程帅;杜燕军;张跃波;符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帅翼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1/04 | 分类号: | C22C21/04;C22C1/03;C22F1/043;B22D17/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015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 一体化 车架 高压 铸造 铝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用于汽车一体化副车架的高压铸造铝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铸造铝合金包括:
7.0~8.5重量%的硅;
最多0.25重量%的铁;
0.1~0.4重量%的镁;
最多1.0重量%的铜;
0.2~0.5重量%的锰;
0.01~0.05重量%的钒;
0.01~0.03重量%的镓;
0.01~1.0重量%的锌;
0.01~0.2重量%的钴;
0.05~0.15重量%的铬;
0.05~0.15重量%的钛;
0.01~0.03重量%的锶;
最多0.1重量%的镧、铈一种或者两种稀土;
其他杂质元素单个最多0.03重量%、其他杂质元素整体最多0.15重量%,其余为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一体化副车架的高压铸造铝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铸造铝合金中,控制所加入的锰、铬、钴、铁元素含量,使1Mn+3Cr+5Co∶Fe处于7∶1~10∶1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一体化副车架的高压铸造铝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铸造铝合金中,控制所加入的锰、铬、钴、铁元素含量,使1Mn+3Cr+5Co∶Fe处于8∶1~9∶1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一体化副车架的高压铸造铝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铸造铝合金中,硅含量优选为7.5~8.5重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一体化副车架的高压铸造铝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铸造铝合金中,铁含量优选为最多0.2重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一体化副车架的高压铸造铝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铸造铝合金中,铜含量优选为0.5重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一体化副车架的高压铸造铝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铸造铝合金中,锌含量优选为0.3重量%。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一体化副车架的高压铸造铝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铸造铝合金材料采用T5热处理,炉内温度不超过250℃,保温时间为0.5~8小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一体化副车架的高压铸造铝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内温度优选为180~230℃,保温时间为2~4小时。
10.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汽车一体化副车架的高压铸造铝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备料和炉子清理:
根据合金成分比例备料,将炉子清洗干净,其中,合金元素以纯合金或中间合金形式加入炉内;
2)熔化铝锭:
纯铝锭表面清洁干净后,将纯铝锭和单质3303硅放入电阻坩埚内进行加热熔炼,铝液温度控制在710~730℃之间;
3)加入中间合金:
待铝液温度达到720℃时,将烘干后的除锶之外的其他合金元素加入到铝液中,铝液升温至740℃,保温15~30分钟,保证加入的材料全部熔化;
4)精炼变质除气:
铝液温度降低至不低于720℃时,开始用除气机将铝合金无钠精炼剂压入进行精炼,在精炼时加入铝锶中间合金,精炼时间30分钟,然后扒渣,静置不低于15分钟,静置后用在线测氢仪检测氢气含量,达到0.15ml/100g以下时,则进行压铸,未达到0.15ml/100g以下时,则继续施行上述精炼变质除气的步骤;
5)T5热处理
将压铸合格的铝合金材料放入烤箱,随炉升温至180~230℃,保温时间为2~4小时,烘烤后将铝合金材料取出自然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帅翼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帅翼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9493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自动弯管机器人
- 下一篇:代码修改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