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基板管理控制器的省电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93469.7 | 申请日: | 2022-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04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格非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287 | 分类号: | G06F1/3287;G06F1/3206;G06F8/7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万慧达律师事务所 11111 | 代理人: | 康丽丽 |
地址: | 215168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管理 控制器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基板管理控制器的省电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设置省电模式,将省电模式对应的指令写入基板管理控制器控制器中;当基板管理控制器系统的运行参数符合预设进入省电模式条件时,激活并开启省电模式指令;基于省电模式指令,将基板管理控制器系统的第一运行状态调整为第二运行状态。本申请可以根据预设的指令对应关闭上述占用资源以及增加功耗的设备,并自动调整风扇转速以及散热策略,操作友好且灵活,还可以做到基于系统当前的配置进行个性化设置适用范围广,适用场景多,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数据中心或其他类似的多设备场景的功耗。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基板管理控制器控制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基板管理控制器的省电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当前广泛使用的BMC(基板管理控制器)系统,均基于标准的IPMI(智能平台管理接口)协议,对于散热策略,需要手动通过IPMI命令进行配置过程负责并且不易于操作,并且,当前业界使用的BMC系统,均未支持省电模式这一功能,对于类似于lan_over_usb(网络上可共享的usb接口)网卡这类虚拟设备,在不使用时,需要通过IPMI命令依次进行关闭,操作复杂。
进一步的,对于不支持省电模式的系统,若系统将长时间不适用或进入待机状态时,需要手动去关闭那些可能会占用资源以及增加功耗的功能,如KVM(KeyboardVideoMouse,键盘、视频或鼠标)或不会被使用到的lan_over_usb网卡等虚拟设备,并且,需要手动去设置风扇的转速以及基于其他设备的调速策略,操作负责并需要多次操作。
因此,亟需提出一种降低损耗功耗、节省企业开支的基于基板管理控制器的省电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损耗功耗、节省企业开支的基于基板管理控制器的省电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基板管理控制器的省电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A:设置省电模式,将所述省电模式对应的指令写入基板管理控制器控制器中;
步骤B:当基板管理控制器系统的运行参数符合预设进入所述省电模式条件时,激活并开启省电模式指令;
步骤C:基于所述省电模式指令,将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系统的第一运行状态调整为第二运行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所述省电模式包括第一省电模式,所述第一省电模式的设置包括:重复多次获取并记录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系统处于空闲状态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和/或处于空闲状态时各个器件的第一运行参数值;均值化处理处于运行状态时所述各个器件的第二运行参数值,对所述第一运行参数值和所述第二运行参数值作差处理;当计算得到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值时,保存记录;若所述各个器件中任一目标器件在预设测试次数内出现所述记录的概率大于第二预设值,则在所述第一省电模式时通过指令关闭所述目标器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所述省电模式还包括第二省电模式,所述第二省电模式的设置包括:在预设周期内,定义所述目标器件在运行状态时的耗电量与未进行操作的时间的比值判断所述目标器件是否需要在所述第二省电模式时关闭:若所述目标器件的所述耗电量与未进行操作的时间的比值大于第三预设值,则关闭所述目标器件;若所述目标器件的所述耗电量与未进行操作的时间的比值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则所述目标器件保持运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将所述省电模式对应的指令写入基板管理控制器控制器中包括:基于标准的智能平台管理接口协议将所述省电模式对应的指令写入基板管理控制器控制器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934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