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材料拉索锚固方法及复合材料拉索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91431.6 | 申请日: | 2022-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801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万水;岳汝;李书利;陈俊;付理想;周林云;符俊冬;申纪伟;周鹏;王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5/00 | 分类号: | E04C5/00;E04C5/16;E04G2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王美章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材料 锚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拉索锚固方法及复合材料拉索,方法包括:将两个固定件对称固定;将复合材料索体两端分别平分为i股,每端分股索体分别在同侧固定件上缠绕k圈,固定件上、下两侧的分股数相同,使上、下侧分股索体在固定件上缠绕后对固定件的力矩相互抵消,分股索体由固定件自中间向两侧缠绕且两侧的分股数相同,使固定件在垂直于其轴向上的受力相互平衡;将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分股索体用胶黏剂粘结,并用胶黏剂将分股索体的尾端与所述索体主体粘合;对复合材料索体加温固化;在分股索体尾端与索体主体粘合处安装夹具。本发明有效提高了复合材料拉索的锚固效率,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工厂化加工等特点,在土木工程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 一种复合材料拉索锚固方法及复合材料拉索_,属于_复合材料拉索锚固结构_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复合材料拉索具有轻质高强、高耐腐蚀性及良好的疲劳性能等优点,可以克服传统钢拉索自重大,易腐蚀等缺点,具有优异的抗拉性能,在土木工程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已有的复合材料拉索大部分采用夹片式锚固体系、粘结式锚固体系和复合式夹具的锚固连接技术,但是复合材料是一种各向异性材料,其沿纤维轴向方向的力学性能优越,但层间剪切等横向性能较差,国内现有碳纤维锚具结构复杂,在锚固位置处复合材料的横向应力较大,锚固效率较低,不能充分发挥复合材料的强度优势,且不易于工厂化加工,难以适用于大拉力复合材料拉索的应用。因此在复合材料锚固方法方面,还需不断完善技术,形成一种锚固效果良好的复合材料拉索锚固方法及其相应的施工工艺,做到施工方便,对材料的合理、高效与精确的使用,达到更好的环境与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复合材料拉索锚固方法。该复合材料拉索锚固方法,通过复合材料索体在固定件上缠绕产生的摩擦力将复合材料索体中的拉力传递到固定件上,取消了传统拉索锚固需要的锚具结构,消除了锚固处锚具的紧固力对复合材料索体的横向作用,有效提高了复合材料拉索的锚固效率,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工厂化加工等特点,在土木工程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复合材料拉索锚固方法,所述复合材料拉索锚固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一种复合材料拉索锚固方法,所述复合材料拉索锚固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S1:将两个固定件对称固定,所述固定件为圆柱体,保证两个所述固定件的轴线平行且在宽度上两侧对齐,并且两个所述固定件的轴线与所述复合材料索体的长度方向垂直;
S2:将复合材料索体两端分别平分为i股,形成位于两端的分股索体及位于中部的索体主体,每端分股索体分别在同侧固定件上缠绕k圈,固定件上、下两侧的分股数相同,使上、下侧分股索体在固定件上缠绕后对固定件的力矩相互抵消,分股索体由固定件自中间向两侧缠绕且两侧的分股数相同,使固定件在垂直于其轴向上的受力相互平衡;
S3:将所述固定件的外表面与所述分股索体用胶黏剂粘结,并用胶黏剂将缠绕后的分股索体的尾端与所述索体主体粘合;
S4:对所述复合材料索体加温固化,高温处理的温度和时间根据所用预浸料的固化条件决定;
S5:在分股索体尾端与索体主体粘合处安装夹具,所述夹具将所述分股索体尾端和索体主体固定。
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所述复合材料索体平分为i股,所述i值取4,8,…,4n,n为正整数,分股索体的部分股从固定件上侧开始缠绕,其他部分股从固定件下侧开始缠绕,所述固定件上侧开始缠绕的复合材料索体股数与固定件下侧开始缠绕的复合材料索体股数相等,使上、下侧分股索体在固定件上缠绕后对固定件的力矩相互抵消。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为金属环,其包括水平段及位于水平段两端的两个S形段,水平段处的金属环的直径保持不变,沿远离水平段方向,S形段处的金属环的直径先变大后变小,再逐渐增大至固定数值保持不变;在步骤S3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914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浮栅场效应晶体管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扰流舵协同驱动制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