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编码解码机制下的忆阻神经网络状态估计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211386982.3 | 申请日: | 2022-1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357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1 |
| 发明(设计)人: | 胡军;高岩;于浍;贾朝清;班立群;孙若姿;雷冰欣;郑凯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30/27 | 分类号: | G06F30/27;G06F17/16;G06N3/0455;G06N3/08;G06F111/04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6 | 代理人: | 冯建 |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编码 解码 机制 神经网络 状态 估计 方法 | ||
1.一种编码解码机制下的忆阻神经网络状态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人脸识别,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建立在编码解码机制下具有H∞性能约束及传感器能量收割的忆阻神经网络动态模型,其中:
在编码解码机制下具有H∞性能约束及传感器能量收割的忆阻神经网络动态模型的状态空间形式为:
xk+1=A(xk)xk+Ad(xk)xk-d+B(xk)f(xk)+Ckv1k
zk=Hkxk
式中,分别为忆阻神经网络在第k、k+1、k-d时刻的神经元状态变量,为忆阻神经网络状态的欧式空间且其空间维数为n;为在第k时刻的被控测量输出,为忆阻神经网络被控输出状态的欧式空间且其维数为r;χk为在第k时刻的初始值,k=-d,-d+1,…,0,d为离散固定的网络时滞;A(xk)=diagn{ai(xik)}为在第k时刻的忆阻神经网络自反馈对角矩阵,n为维数,diag{·}表示的是对角矩阵,ai(xik)为在第k时刻A(xk)的第i个分量形式,n为维数;Ad(xk)={aij,d(xi,k)}n*n为在第k时刻的已知维数且与时滞相关的系统矩阵,aij,d(xi,k)为在第k时刻Ad(xk)的第i个分量形式,B(xk)={bij(xi,k)}n*n为在第k时刻已知的连接激励函数的权重矩阵,bij(xi,k)为在第k时刻B(xk)的第i个分量形式;f(xk)为在第k时刻的非线性激励函数;Ck为在第k时刻已知系统的噪声分布矩阵;Hk为在第k时刻已知测量的调节矩阵;v1k为在第k时刻均值为零并且协方差为V1>0的高斯白噪声序列;
根据人脸的状态给定相应的调节矩阵为:
步骤二、在编码解码机制下对步骤一建立的忆阻神经网络动态模型进行状态估计,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二一、时滞忆阻神经网络的测量输出形式为:
yk=Dkxk+Ekv2k
式中,是第k时刻忆阻神经网络的测量输出,为忆阻神经网络动态模型输出的实数域,m为维数;为忆阻神经网络在第k时刻的神经元状态变量,为忆阻神经网络动态模型输出的实数域,其维数为n;Dk和Ek是在第k时刻的已知测量的量度矩阵,v2k是均值为零的高斯白噪声序列,并且协方差为V2k>0;
步骤二二、在时刻k时,传感器的能级用qk∈{0,1,2,…,S}表示,其中S为传感器能够存储的最大能量单位数,时刻k采集的能量用hk表示;
步骤二三、在时刻k时,当传感器存储非零单位的能量时,传感器能够将测量结果传输给状态估计器,当且仅当发生这种传输时,传感器将消耗1单位能量,传感器的能量动态方程表示为:
式中,q0、qk、qk+1分别是第0、k、k+1时刻的传感器能量级别,min{·}表示两个能量级别中取最小值,hk表示在第k时刻采集的能量,表示在qk≥0前提下传感器消耗的1单位能量,S为传感器能够存储的最大能量单位数;
状态估计器接收到的测量值表示为:
式中,是在第k时刻状态估计器实际接收到的测量值,yk是在第k时刻状态估计器在理想情况下接收到的测量值,是指标函数满足并且定义为
步骤二四、编码规则定义如下:
式中,是第0时刻编码器的内部运行状态,分别是第k时刻编码器的内部运行状态,δk是第k时刻已知的缩放参数,是第k+1时刻编码器的测量输出,为忆阻神经网络动态模型输出的实数域,其维数为n;是在第k时刻已知适当维数的变移矩阵,为选择的均匀量化器形式,表示在第k+1时刻估计器实际接收到的测量值;
步骤二五、解码规则定义如下:
式中,是第0时刻解码器的测量输出,是第k时刻解码器的测量输出,是第k+1时刻解码器的测量输出,δk是第k时刻已知的缩放参数,是第k+1时刻编码器的测量输出,为忆阻神经网络动态模型输出的实数域,n为维数;是在第k时刻已知适当维数的变移矩阵;
步骤二六、将解码误差定义为得到:
式中,ηk是在第k时刻的测量解码误差,是第k时刻解码器的测量输出,是在第k时刻状态估计器实际接收到的测量值,yk是在第k时刻状态估计器在理想情况下接收到的测量值,δk是第k时刻已知的缩放参数,是第k+1时刻编码器的测量输出,为忆阻神经网络状态的欧式空间且其空间维数为n;是在第k时刻已知适当维数的变移矩阵,为选择的均匀量化器形式;
解码误差满足如下的条件:
式中,||·||∞是无穷范数,为量化级的间隔长度,δk是第k时刻已知的缩放参数;
非线性函数f(s)满足如下的扇形有界条件:
式中,是在第k时刻第1个分量的已知适当维数的第一号实矩阵,是在第k时刻第2个分量的已知适当维数的第二号实矩阵。
步骤二七、为了估计时滞忆阻神经网络的状态,基于可获得的测量信息构造如下的时变状态估计器:
式中,是忆阻神经网络在第k时刻的状态估计,是忆阻神经网络在第k+1时刻的状态估计,是忆阻神经网络在第k-d时刻的状态估计,为忆阻神经网络状态的欧式空间且其空间维数为n;d为一个固定的网络时滞,为在第k时刻的被控输出的状态估计,为神经网络动态模型状态的实数域,其维数为r,为定义的左右区间的第一号矩阵,为定义的左右区间的第二号矩阵,为定义的左右区间的第三号矩阵,为在第k时刻的非线性激励函数,Hk为在第k时刻的已知测量的调节矩阵,Dk是在第k时刻的已知测量的量度矩阵,是第k时刻解码器的测量输出,μk是指标函数的数学期望,Kk是待求的估计器增益矩阵;
步骤三、给定H∞性能指标γ、半正定矩阵一号半正定矩阵二号及初始条件x0和计算忆阻神经网络的误差协方差矩阵上界及H∞性能约束条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三一、按照下式证明出H∞性能分析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易于求解的判别准则:
式中:
式中,为给定半正定第一号矩阵;γ为给定的正标量;分别为Dk,Kk,ΔAk,Hk,ΔBk,ΔAk,Ek,Kk,Ck,Σ12,R3k的转置;为在第k时刻的半正定矩阵;μk为已知的调节正常数,Σ11是Σ的第1行第1列分块矩阵,Σ12是Σ的第1行第2列分块矩阵,Σ22是Σ的第2行第2列分块矩阵,Σ33是Σ的第3行第3列分块矩阵,Σ44是Σ的第4行第4列分块矩阵,Σ55是Σ的第5行第5列分块矩阵,Σ66是Σ的第6行第6列分块矩阵,Σ77是Σ的第7行第7列分块矩阵,0代表的是矩阵块中的元素均为0;
步骤三二、探讨协方差矩阵Xk的上界约束问题,并给出如下充分条件:
式中,
式中,Gk为在第k时刻的误差协方差矩阵上界;分别为Dk,Kk,ΔAk,Hk,ΔBk,ΔAk,Ek,Kk,Ck的转置;为在第k时刻求解出的上界矩阵;Gk-d为在第k-d时刻的误差协方差矩阵上界矩阵;tr(Gk)为在第k时刻的误差协方差矩阵上界矩阵的迹;Xk=ekekT为在第k时刻的误差上界,ek为在第k时刻的误差矩阵;为在第k时刻的状态估计,ρ∈(0,1)为已知的调节正常数;是第1个分量在k时刻的已知适当维数的第一号实矩阵,是第2个分量在k时刻的已知适当维数的第二号实矩阵,tr()为矩阵的迹,μk为已知的调节正常数;
步骤四、利用随机分析方法,并通过解一系列线性矩阵不等式求解出估计器增益矩阵Kk的解,实现对在编码解码机制下具有H∞性能约束以及传感器能量收割的忆阻神经网络进行状态估计;判断k+1是否达到总时长N,若k+1<N,则执行步骤二,反之结束,其中:
通过求解下面一系列递推线性矩阵不等式,给出估计误差系统同时满足H∞性能要求和误差协方差有上界的充分条件,即可计算出估计器增益矩阵的值:
更新矩阵为:
式中,
H33=diag{-ε4,kI,-ε4,kI,-ε5,kI,-ε5,kI},
H22=diag{-ε1,kI,-ε2,kI,-ε2,kI,-ε3,kI,-ε3,kI},
Ξ22=diag{-Gk,-Gk,-Gk,-I},Ξ33=diag{-Gk-d,-Gk-d,-I,-tr(Gk)I},
Ξ55=diag{-I,-I,-V2k,-V1k},
式中,ε1,k,ε2,k,ε3,k,ε4,k,ε5,k和ε6,k为在第k时刻的第一号、第二号、第三号、第四号,第五号和第六号调节的正常数;I为单位矩阵;为在第k时刻的第一号权重矩阵;为在第k时刻的第二号权重矩阵;为在第k时刻的第三号权重矩阵;是第1个分量的在k时刻的已知适当维数的第一号实矩阵,是第2个分量的在k时刻的已知适当维数的第二号实矩阵;为在第k时刻的非线性激励函数的状态估计;分别是H12,H13,Θ12,Θ13,Θ14,Θ15,Sk,Tk,Wk的转置;分别为Ψ12,Ψ13,Ψ14,Ψ23,Ψ25,Ψ27,Ψ38,Ψ39的转置;H1,H2,H3,H4和H5分别是第一号,第二号,第三号,第四号和第五号的量度矩阵,N1k是第1个分量的在k时刻的已知适当维数的第一号量度矩阵;N2k是第2个分量的在k时刻的已知适当维数的第二号量度矩阵;N3k是第3个分量的在k时刻的已知适当维数的第三号量度矩阵;N4k是第4个分量的在k时刻的已知适当维数的第三号量度矩阵;N5k是第5个分量的在k时刻的已知适当维数的第三号量度矩阵;H11是第1行第1列分块矩阵,H12是第1行第2列分块矩阵,H13是第1行第3列分块矩阵,H22是第2行第2列分块矩阵,H33是第3行第3列分块矩阵,Θ11是第1行第1列分块矩阵,Θ12是第1行第2列分块矩阵,Θ13是第1行第3列分块矩阵,Θ14是第1行第4列分块矩阵,Θ15是第1行第5列分块矩阵,Θ22是第1行第1列分块矩阵,Θ33是第3行第3列分块矩阵,Θ44是第4行第4列分块矩阵,Θ55是第5行第5列分块矩阵,Sk是在第k时刻的第一号范数有界权矩阵,Tk是在第k时刻的第二号范数有界权矩阵,Wk是在第k时刻的第三号范数有界权矩阵,Ξ11是第1行第1列分块矩阵,Ξ23是第2行第3列分块矩阵,Ξ25是第2行第5列分块矩阵,Ξ27是第2行第7列分块矩阵,Ξ38是第3行第8列分块矩阵,Ξ33是第3行第3列分块矩阵,Ξ44是第4行第4列分块矩阵,Ξ55是第5行第5列分块矩阵,Ξ66是第6行第6列分块矩阵,Ξ77是第7行第7列分块矩阵,Ξ88是第8行第8列分块矩阵,Ξ99是第9行第9列分块矩阵,Ψ11是第1行第1列分块矩阵,Ψ13是第1行第3列分块矩阵,Ψ14是第1行第4列分块矩阵,Ψ22是第2行第2列分块矩阵,Ψ39是第3行第9列分块矩阵,为给定的半正定矩阵一号;γ为给定的正标量;分别为Dk,Kk,ΔAk,Hk,ΔBk,ΔAk,Ek,Kk,Ck,Σ12,R3k的转置;为第k时刻的半正定矩阵;为第k-d时刻的半正定矩阵;μk为已知的调节正常数,为在第k时刻的神经元状态估计,为在第k+1时刻的第一更新矩阵,Gk为估计误差的上界矩阵,tr(Gk)为在第k时刻估计误差上界矩阵Gk的迹;Gk-d为在k-d时刻的上界矩阵,σ为调节的权重系数,和均为已知的实值权重矩阵,是未知矩阵且满足是的转置,0代表的是矩阵块中的元素均为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8698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