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射频稀疏环境下的电磁频谱感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385011.7 | 申请日: | 2022-1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342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3 |
| 发明(设计)人: | 朱慧琼;朱庆;李志瑞;黄显彬;王悦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4W16/14 | 分类号: | H04W16/14;H04W72/542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郑堪泳 |
| 地址: | 51031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射频 稀疏 环境 电磁 频谱 感知 方法 | ||
1.一种射频稀疏环境下的电磁频谱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S1:正常工作状态下,定时接收信道上报的频点电磁环境参数,包括空闲频点及工作频点的参数,定时向上位机上报频点电磁环境参数;
S2:控制信道开启全频段扫描,定时扫描收集信道所有频点的电磁环境参数,包括频率、中频场强信息、信道增益信息,计算出每个频点的综合场强值,作为频谱优劣判断依据;
S3:获取到每个频点的综合场强值,选择综合场强值低于预先设定场强阈值的频点,按照离散性规则进行频表制作;
S4:制作频表完成上报至上位机进行确认,并对频表离散性进行检查优化,若符合频率离散性规则,则进行下发,若不符合频率离散性规则,则不下发并进行提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稀疏环境下的电磁频谱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S2,计算出每个频点的综合场强值的公式具体如下:
综合场强=系数-10*ln(2^31/中频场强)+增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稀疏环境下的电磁频谱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S1,定时向上位机上报频点电磁环境参数,同时在上位机界面实时显示空闲频谱及工作频谱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稀疏环境下的电磁频谱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定时扫描收集信道所有频点的电磁环境参数后,定时向上位机发送扫描的电磁环境参数信息,上位机采用点线图显示频谱信息,扫描结束后,计算超过阈值的频点的占用比,分别用不同的颜色显示占用比的柱状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稀疏环境下的电磁频谱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频表离散性进行检查优化包括手动优化频表、自动优化频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射频稀疏环境下的电磁频谱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动优化频表,具体如下:
查询信道误码信息,接收上报的每个频点的误码率,统计上报的误码率进行计数,同时将频点按照误码率由大到小排序,并将误码率较大的前N个频点信息发送至上位机显示,
根据上报的误码率信息,选择要替换的频率点,根据选择的频点序号查找相应频点在频率表中的位置;
在S3中剩余的频点中选择新的频点进行替换,新的频点重新计算频率离散型规则,替换完成后将频点上报至上位机,确认后手动下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射频稀疏环境下的电磁频谱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优化频表,具体如下:
依据S1获取的实时空闲频点及工作频点的频谱信息,定时统计每个频点上报综合场强值的次数,累计超过K1次上报的综合场强值均超过预先设定场强阈值,则认为是频率坏点,将对应的频率值记录在坏点数组中;
依据获取每个频点的信道误码率,对每个频点上报次数进行累加,超过K2次上报的误码率均大于0.01,则认为是频率坏点,将对应的频率值记录在坏点数组中;
上位机选择自动优化频表后,启动自动优化频表进程,查询正在使用的频率表,在频表中查找坏点数组中对应的频点,在S2扫频结果中按照频率离散规则一一替换坏点,完成后自动下发频表。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射频稀疏环境下的电磁频谱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频率离散性规则。
1.将频率分为不同的频段,用奇偶数标识段号;
2.上下频表正交即分别在奇段和偶段;
3.A B C:保证B点与A点和C点都不在一段,同时保证频表的首位和尾位不在一段,AC不在一段;
4.A B C:ABC不能是倍数关系。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处理器执行所述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8501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