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湿拌砂浆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76265.2 | 申请日: | 2022-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506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陈周鹏;邱岳涛;张和升;李式龙;朱昌祺;李国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之杰新材料集团福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韦恩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5 | 代理人: | 李华双 |
地址: | 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漳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砂浆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湿拌砂浆及其制备方法,以质量份数计,包括0.3‑2份液料、100份粉料、12‑19份水;其中,以质量份数计,所述液料包括以下原料:2‑10份减水剂、2‑10份保坍剂、0.2‑2份引气剂、0.1‑0.5份消泡剂、1‑10份调节剂、1‑10份牺牲剂、0.5‑3.5份防腐剂、10‑500份水;以质量份数计,所述粉料包括以下原料:10‑40份普通硅酸盐水泥、5‑20份玻璃粉、2‑20份玄武岩活性粉末、10‑500份机制砂、0.02‑0.5份稳定剂、0.02‑0.45份调凝剂、0.1‑1份纤维。本发明制备得到的湿拌砂浆可以克服将含有絮凝剂的机制砂掺入湿拌砂浆体系中而造成砂浆体系自由水减少、稠度损失增快和保塑时间缩短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砂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湿拌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1世纪以来,在市场推动和政策干预的双重作用下,预拌砂浆行业已逐步从市场导入期向快速成长期过渡,并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预拌砂浆以质量稳定,节能环保,可集中清洁生产等优势将逐步替代传统的现场制备砂浆;而再生骨料、废弃石粉作为湿拌砂浆原材料实现应用,不仅具有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且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理念。预拌砂浆以其节能环保、可持续性等特点,是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湿拌砂浆作为预拌砂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适用于建筑、装修工程中的加气混凝土砌块、粉煤灰砌块、陶粒砖等轻质墙体和混凝土剪力墙的内/外墙、罩面、底面、顶棚抹灰,并能保护结构主体免遭各种侵害,提高结构的耐久性,改善结构的外观等方面。
目前,湿拌砂浆的组分大致可分为胶凝材料、矿物集料、调凝剂、流变剂、改性组分和其他组分等6种。其中,可根据不同功能选择普通硅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高铝水泥或白水泥等组分作为湿拌砂浆的胶凝材料,以赋予砂浆优越的抗压、抗折和粘结强度。同时湿拌砂浆颗粒级配需要将较粗的填料(如机制砂和河砂)和磨得更细的掺合料(如磨细碳酸钙粉)配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的密实性效果。
但是,由于近年环保政策收紧和经济下行等因素的影响,为了节约制砂成本和提高洗砂效率,部分生产企业在制砂的过程中掺加大量絮凝剂,导致制备得到的机制砂应用于湿拌砂浆时会产生,如砂浆体系自由水减少、稠度损失增快和保塑时间缩短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如何克服机制砂中絮凝剂带来的不良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本发明开发了一种湿拌砂浆及其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湿拌砂浆可以克服将含有絮凝剂的机制砂掺入湿拌砂浆体系中而造成的自由水减少、稠度损失增快和保塑时间缩短的缺陷。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湿拌砂浆,以质量份数计,包括0.3-2份液料、100份粉料、12-19份水;
其中,以质量份数计,所述液料包括以下原料:2-10份减水剂、2-10份保坍剂、0.2-2份引气剂、0.1-0.5份消泡剂、1-10份调节剂、1-10份牺牲剂、0.5-3.5份防腐剂、10-500份水;
以质量份数计,所述粉料包括以下原料:10-40份普通硅酸盐水泥、5-20份玻璃粉、2-20份玄武岩活性粉末、10-500份机制砂、0.02-0.5份稳定剂、0.02-0.45份调凝剂、0.1-1份纤维。
进一步地,所述牺牲剂为木质素磺酸钠丙烯酸接枝共聚物和聚丙烯酸钠的混合物,所述木质素磺酸钠丙烯酸接枝共聚物和聚丙烯酸钠的质量比为1:1-4;
所述木质素磺酸钠丙烯酸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木质素磺酸钠与丙烯酸在Fe(II)和H2O2作用下,pH值为3,反应温度为50-90℃,反应时间2-5h,进行接枝共聚反应,反应完毕后去除未反应的原料,得到木质素磺酸钠丙烯酸接枝共聚物;
所述木质素磺酸钠、丙烯酸、Fe(II)、H2O2的质量比为100:(8-10):(1-5):(4-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之杰新材料集团福建有限公司,未经科之杰新材料集团福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762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