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放射性废液中碳数分布和磷酸三丁酯含量的测定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363904.1 | 申请日: | 2022-1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844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 发明(设计)人: | 杨松涛;蒋军清;姜国杜;牛鸿雁;汪南杰;付鑫宇;林宝成;孙美庆;曹希;彭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4;G01N30/06;G01N30/68;G01N30/8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捷智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31 | 代理人: | 徐颖超;乔会霞 |
| 地址: | 73000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放射性 废液 中碳数 分布 磷酸 三丁酯 含量 测定 方法 | ||
1.一种放射性废液中碳数分布和磷酸三丁酯含量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取放射性废液,向其中加入正辛烷,混合均匀,得到待测物;其中,所述放射性废液中含有多种烷烃及磷酸三丁酯;
(2)将步骤(1)中的所述待测物注入气相色谱仪,得到气相色谱图;
(3)根据步骤(2)中得到的所述气相色谱图,得到所述待测物中各烷烃的相对响应值、磷酸三丁酯的相对响应值;
(4)将步骤(3)中得到的各烷烃的相对响应值、磷酸三丁酯的相对响应值代入预设曲线,得到所述待测物中的碳数分布和磷酸三丁酯的相对含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性废液中碳数分布和磷酸三丁酯含量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通过如下方法得到所述待测物中各烷烃的相对响应值:
根据步骤(2)中得到的所述气相色谱图,得到所述待测物中各烷烃的峰面积与正辛烷的峰面积;通过计算各烷烃的峰面积与正辛烷的峰面积的比值,得到各烷烃的相对响应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射性废液中碳数分布和磷酸三丁酯含量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通过如下方法得到所述待测物中磷酸三丁酯的相对响应值:
根据步骤(2)中得到的所述气相色谱图,得到所述待测物中磷酸三丁酯的峰面积与正辛烷的峰面积;通过计算磷酸三丁酯的峰面积与正辛烷的峰面积的比值,得到各烷烃的相对响应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射性废液中碳数分布和磷酸三丁酯含量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预设曲线通过如下方法得到:
(a)取烃类混合物、正辛烷、磷酸三丁酯,混合均匀,形成标准待测物;
(b)将步骤(a)中的所述标准待测物注入气相色谱仪,得到标准气相色谱图;
(c)根据步骤(b)中得到的所述标准气相色谱图,得到所述标准待测物中各烷烃的相对响应值、磷酸三丁酯的相对响应值;
(d)根据步骤(c)中得到各烷烃的相对响应值、磷酸三丁酯的相对响应值,以及各烷烃的相对含量、磷酸三丁酯的相对含量,得到预设曲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射性废液中碳数分布和磷酸三丁酯含量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通过如下方法得到所述标准待测物中各烷烃的相对响应值:
根据步骤(b)中得到的所述标准气相色谱图,得到所述标准待测物中各烷烃的峰面积与正辛烷的峰面积;通过计算各烷烃的峰面积与正辛烷的峰面积的比值,得到各烷烃的相对响应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放射性废液中碳数分布和磷酸三丁酯含量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通过如下方法得到所述标准待测物中磷酸三丁酯的相对响应值:
根据步骤(b)中得到的所述标准气相色谱图,得到所述标准待测物中磷酸三丁酯的峰面积与正辛烷的峰面积;通过计算磷酸三丁酯的峰面积与正辛烷的峰面积的比值,得到磷酸三丁酯的相对响应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放射性废液中碳数分布和磷酸三丁酯含量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曲线的横坐标为相对含量,纵坐标为相对响应值。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射性废液中碳数分布和磷酸三丁酯含量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标准待测物为梯度体积分数的磷酸三丁酯-烷烃标准溶液;所述烃类混合物为正癸烷、正十一烷、正十二烷、正十三烷、正十四烷。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射性废液中碳数分布和磷酸三丁酯含量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标准待测物采用正己烷作为溶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性废液中碳数分布和磷酸三丁酯含量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待测物中的碳数分布为各烷烃的相对含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未经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6390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