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用途和包含其的农药制剂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360673.9 | 申请日: | 2022-1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860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 发明(设计)人: | 司贤良;吴秋芳;祝志凯;杨晓迪;王秋莹;胡守忠;程建;张慧敏;郭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沪联生物药业(夏邑)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N43/40 | 分类号: | A01N43/40;A01N53/08;A01N25/04;A01P7/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融智邦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85 | 代理人: | 吴强 | 
| 地址: | 476400 河南省商丘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药 组合 及其 用途 包含 制剂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农药组合物,包括双丙环虫酯和菊酯类农药;所述的菊酯类农药选自高效氯氰菊酯或溴氰菊酯,双丙环虫酯和菊酯类农药的重量比为1‑20:0.1‑20。组合物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可有效降低活性成分的使用剂量,减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减轻环境污染,确保食品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化领域,尤其是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用途和包含其的农药制剂。
背景技术
烟粉虱俗称小白蛾,寄主范围非常广,可危害番茄、黄瓜、辣椒等多种作物。原发于热带和亚热带区,现今在世界各地迅速扩散传播。烟粉虱成虫体长不到1mm,但它引起的危害却不容忽视。烟粉虱直接刺吸植物汁液,导致植株衰弱,若虫和成虫还可以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的产生。密度高时,叶片呈现黑色,严重影响光合作用,此外,烟粉虱还可以在30种作物上传播70种以上的病毒病。
小麦蚜虫俗称油虫、腻虫,会对小麦进行刺吸危害,影响小麦光合作用及营养吸收、传导,在小麦种植区域基本都有发生,发生程度有轻有重,给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带来不小的影响。常用的防治小麦蚜虫的杀虫剂例如有噻虫嗪、吡虫啉等烟碱类杀虫剂,其作用机理是通过与害虫钠离子通道相互作用而破坏神经系统的功能,抑制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烟酸乙酰胆碱酶受体,阻断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造成害虫出现麻痹导致死亡。
目前,在烟粉虱和蚜虫的防治中,杀虫剂的使用仍占据主要地位。由于常年使用单一的杀虫剂,会导致害虫产生很强的抗性,这种情况下,需要及时更换杀虫剂进行防治。
双丙环虫酯,英文通用名称:afidopyropen,其结构新颖且具有全新的作用机制,可以用于防治水稻、果树、蔬菜、中耕作物及观赏植物上小型害虫如介壳虫、蓟马、叶蝉、粉虱等,无论是叶面处理、种子处理还是土壤处理都有良好效果,且毒性很低。是目前较为新型的杀虫剂,具有独特的作用机理,使得其非常适用于已产生抗药性、或者易产生抗药性的虫害防治,但双丙环虫酯的原料价格较高,不利于推广,且同样存在长期单一使用会产生抗药性的问题。
菊酯类杀虫剂是在模拟天然除虫菊花的有效成分的基础上进行人工合成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安全的广谱性新型杀虫剂。击倒速度快,击倒力强,用药量少,喷洒后耐雨水冲刷,是传统的有机氯、有机磷杀虫剂的理想替代品。菊酯类农药可防治鳞翅目、同翅目、双翅目、直翅目、鞘翅目的害虫,特别是对鳞翅目和同翅目害虫效果很好。但由于其大量使用,导致很多害虫对其产生抗药性。
申请人通过研究双丙环虫酯与不同种类菊酯药物的复配组合,筛选出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虫组合物。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农药组合物,包括双丙环虫酯和菊酯类农药;所述的菊酯类农药选自高效氯氰菊酯或溴氰菊酯,双丙环虫酯和菊酯类农药的重量比为1-20:0.1-20。
优选的所述双丙环虫酯和菊酯类农药的重量比为1-10:0.2-10。
优选的所述双丙环虫酯和高效氯氰菊酯的重量比为1:2.5-1:2;所述双丙环虫酯和溴氰菊酯的重量比为1:1-2.5:1。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农药制剂,包括上述所述的农药组合物,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50%,所述农药制剂的剂型选自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悬乳剂、微囊悬浮剂、可分散液剂中的一种。
第二方面提供了农药组合物或农药制剂用于防治作物害虫的用途。所述的害虫为烟粉虱、蚜虫、吸浆虫等害虫;所述的作物为番茄、辣椒、黄瓜、小麦、甘蓝、黄瓜、桃树、苹果树等植物。
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一种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复配双丙环虫酯和菊酯类农药,在保证优异的害虫防治效果的同时控制了原料成本,更易于在农业生产中大力推广。
本发明组合物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可有效降低活性成分的使用剂量,减缓番茄烟粉虱等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减轻环境污染,确保食品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沪联生物药业(夏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沪联生物药业(夏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606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