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调驱用聚合物微球/氧化石墨烯乳液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59924.1 | 申请日: | 2022-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103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4 |
发明(设计)人: | 杨冬芝;周帅;李振波;于中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220/56 | 分类号: | C08F220/56;C08F228/02;C08F222/38;C08F220/54;C08F222/02;C08F220/58;C08F226/02;C08F2/32;C08F2/44;C08K3/04;C09K8/504;C09K8/508;C09K8/512;C09K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立改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驱用 聚合物 氧化 石墨 乳液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调驱用聚合物微球/氧化石墨烯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油相制备,称取25-40份油性介质,12-20份乳化剂,5-10份表面活性剂1于40-60℃混合并搅拌30-60分钟,之后将该油相温度降低至室温;
(2)水相制备,称取0.5-4份氧化石墨烯(GO),14-20份非离子型单体,5-10份离子型单体,2-5份分散剂,1-2份交联剂,依次溶于15-20份水中,并将该溶液的pH调节为6.5-7.5,再加入0.2-0.3份浓度为15wt.%的用于引发的氧化剂溶液;
(3)乳化与聚合:待水相完全溶解后将其倒入油相混合并搅拌30-60分钟,搅拌速率为每分钟300-1000转;然后向所得混合液中通入惰性气体5-30分钟后加入0.1-0.2份浓度为5wt.%的还原剂溶液引发反应,反应结束后降温至25℃,得到聚合物微球/氧化石墨烯乳液。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表面活性剂1选自聚氧乙烯(20EO)失水山梨醇三油酸酯、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聚氧乙烯(4EO)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油醇醚、聚氧乙烯单月桂酸酯、聚氧乙烯十六烷基醚、聚氧乙烯(20EO)失水山梨醇三硬脂酸酯、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步骤(1)中的油性介质选自脂肪烃、植物油、矿物油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脂肪烃选自戊烷、环己烷、正己烷、庚烷、辛烷、壬烷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矿物油选自液体石蜡、白油、润滑油、汽油、柴油和煤油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植物油选自花生油、棕榈油、大豆油、红花籽油、菜籽油和芝麻油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步骤(1)中的乳化剂选自失水山梨醇月桂酸酯、失水山梨醇单棕榈酸酯、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失水山梨醇三硬脂酸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和失水山梨醇三油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非离子型单体选自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N-乙烯基吡啶、N,N-二甲基丙烯酰胺、N-异丙基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离子型单体选自丙烯酸、丙烯酸钾、甲基丙烯酸、乙烯基磺酸、4-丙烯酰吗啉、烯丙基苯磺酸、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及其金属盐、二甲基乙基烯丙基氯化铵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步骤(2)中的分散剂为乙酸钠;
所述步骤(2)中的交联剂为双官能团或多官能团水溶性交联剂,选自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步骤(2)中的氧化剂选自过硫酸钾、过硫酸铵、过硫酸钠中的一种。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还原剂选自亚硫酸氢钠、四甲基乙二胺、亚硫酸氢铵、氯化亚锡、硫酸亚铁、硫代硫酸钠中的一种;
所述步骤(3)中的惰性气体为氮气或氩气。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通过改良的Hummers法来制备;分别加入鳞片石墨和NaNO3后缓慢倒入浓H2SO4并使体系保持在0-5℃以下,控制转速为100-300rpm,搅拌10-60min;第二步:缓慢加入高锰酸钾,升温至30-45℃并以100-300rpm继续搅拌5-8h;第三步,向体系中逐滴加入300-450mL去离子水,并保持体系温度在105℃以下;第四步:冷却后依次加入500-1000mL去离子水和50-100mL H2O2后静置;第五步:洗涤、离心至中性,冷冻干燥后即为氧化石墨烯粉末;
制得的氧化石墨烯(GO)表面含丰富的含氧基团,具有优异的亲水性。氧化石墨烯表面丰富的羟基和羧基等存在氢键作用力,有利于实现GO与聚合物微球的组装,也有利于共混聚合物微球乳液稳定的存在水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5992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失稳的隔振管路
- 下一篇:一种指挥中心多协议集中控制智能通信网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