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条带充填开采工作面邻空离层注浆注浆孔位确定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357284.0 | 申请日: | 2022-11-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73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中;秦立涛;赵福森;张现辉;杨军辉;胡建青;刘钰鑫;王东喜;马占伟;韩暖;周莹;姚波;范增修;李东雪;郭亚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邢东矿;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二水文地质队 |
| 主分类号: | E21F15/00 | 分类号: | E21F15/00;E21F1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朱晓彤 |
| 地址: | 054000 河北省邢***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条带 充填 开采 工作面 邻空离层注浆注浆孔位 确定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条带充填开采工作面邻空离层注浆注浆孔位确定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确定计划回采面的位置及相关参数;确定与该回采面相邻的煤柱的边界的位置;确定与该回采面相邻的充填面的填充率,并根据该填充率获得该充填面的充填等效煤柱的边界的位置;根据所获得的煤柱边界的位置以及所获得的充填面边界的位置获得注浆孔的位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一是确定条带式开采工艺离层空间最大发育区域,二是提高离层注浆减沉的效果,三是加深不同条件离层注浆减沉技术的研究,为后续作业提供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条带充填开采工作面邻空离层注浆注浆孔位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人们共识,绿色矿山已经成为几乎所有矿山企业的共识,各地矿山都在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色的矿山生态保护措施,离层注浆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收到各煤炭企业的青睐。
在以往的离层注浆技术中,一般都是充分利用两侧煤柱和上覆关键层,形成“覆岩关键层——隔离煤柱——离层压实区”的整体减沉结构,钻孔布置也是布置在两隔离煤柱的中部。但是,随着地面减沉需求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邻空工作面离层注浆问题被提了出来,尤其是在井下充填的情况,如何布置钻孔是关系离层注浆减沉成功与否的关键。
现有离层注浆基本原理是利用两侧煤柱支撑上覆关键层,使关键层与下覆的软岩层之间因为沉降速率不同而形成离层空间,在通过注浆充填技术,在离层空间充填粉煤灰等骨料,向下压实采空区域,向上支撑上覆岩层,从而达到地面减沉的目的。但是,该技术局限在两侧煤柱的限制,当面临一侧是采空区或者以往充填开采工作面时,钻孔布置尚没有明确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条带充填开采工作面邻空离层注浆注浆孔位确定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条带充填开采工作面邻空离层注浆注浆孔位确定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确定计划回采面的位置及相关参数;
S2:确定与该回采面相邻的煤柱的边界的位置;
S3:确定与该回采面相邻的充填面的填充率,并根据该填充率获得该充填面的充填等效煤柱的边界的位置;
S4:根据所述S2中所获得的煤柱边界的位置以及所述S3所获得的充填面边界的位置获得注浆孔的位置,注浆孔的位置与煤柱之间的间距计算公式如下:
Hn=[L×n+a×(n+1)+L×(1-v%)]÷2 (1)
式中,
n为煤柱与充填面之间回采面的数量;L为回采面的宽度/m;a为巷道煤柱的宽度/m;ν%为充填面的充填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方法简单,可以快速确定注浆孔的最佳位置,这种方法一是确定条带式开采工艺离层空间最大发育区域,二是提高离层注浆减沉的效果,三是加深不同条件离层注浆减沉技术的研究,为后续作业提供参考。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S2具体包括:确定煤柱边界的位置,并确定该回采面与煤柱之间的间距,从而确定该回采面与煤柱之间采空面的数量n1及巷道煤柱宽度a。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该方法简单,可以快速确定该回采面与煤柱之间采空面的数量n1及巷道煤柱宽度a,以为后续注浆孔位置的确定提供数据支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邢东矿;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二水文地质队,未经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邢东矿;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二水文地质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572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标准投篮训练支架
- 下一篇:一种具有预警功能的互联网数据采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