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温钢筋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1356682.0 | 申请日: | 2022-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376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伟;张宇;周云;陈焕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张家港荣盛特钢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08;C22C38/14;C22C38/16;B21B1/18;C22C33/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郭红岩 |
地址: | 215624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温 钢筋 及其 生产 方法 | ||
1.一种低温钢筋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钢筋的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 0.03~0.06%、Si 0.12~0.25%、Mn 1.65~1.85%、Ni 0.92~1.25%、Cu 0.25~0.48%、Al0.045~0.06%、Ti 0.02~0.06%、P≤0.010%、S≤0.012%、N 0.008~0.015%、O≤20ppm、H≤2ppm,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并且,[Ni]+0.5[Cu]+1.5[Al]+1.2[Ti]+5[N]为1.30~1.65%,碳当量Ceq=[C]+[Mn]/6+([Cr]+[Mo]+ [V])/5+([Ni]+ [Cu])/15≤0.46%,其中[C]、[Mn]、[Cr]、[Mo]、[V]、[Ni]、[Cu]、[Al]、[Ti]、[N]分别代表低温钢筋中相应元素的质量百分比;钢筋的组织为多边形铁素体+贝氏体+极少量珠光体,其中的贝氏体占比≥75%、珠光体占比<1%;
所述生产方法包括依序进行的铁水预处理工序、转炉冶炼工序、LF精炼工序、RH精炼工序、连铸工序和控轧控冷工序;
在LF精炼工序中,造渣时采用的造渣剂的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Ca为45%~55%、Al为30%~40%、其余为O,控制精炼渣碱度0.8~1.2;且造渣过程全程底吹氩气进行软搅拌,氩气流量120~160L/min,软搅拌时间7-10min;
在RH精炼工序中,先进行脱氧脱氢,而后通过喂丝机按照每吨钢水0.25~0.45kg喂丝量、0.8~1.2m/s喂丝速度的方式喂入合金包芯线,包芯线的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Al 为50~55%、Si为15~20%、N为5~10%、其余为Fe;
在连铸工序中,进行全保护浇铸,凝固二冷区采用动态轻压下,压下量为2~4.5mm,压下速率为0.4~0.55mm/min,连铸拉速为0.18~0.25m/min;
在控轧控冷工序中,连铸坯在离开连铸机之后,在温度550~600℃时直接进入加热炉进行加热,均热温度为1070~1120℃;之后,加热的连铸坯在连轧机上依序进行粗轧阶段、中轧阶段、精轧第一阶段和精轧第二阶段,且各阶段的入口温度依次为960~985℃、930~955℃、850~875℃和800~825℃;最后,由连轧机轧制而成的钢筋上冷床空冷至室温,上冷床温度为500~550℃;在上冷床之前,钢筋离开连轧机之后采用穿水器进行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钢筋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钢筋的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 0.03~0.06%、Si 0.12~0.18%、Mn 1.65~1.85%、Ni 0.92~1.20%、Cu 0.27~0.48%、Al 0.045~0.06%、Ti 0.03~0.06%、P≤0.010%、S≤0.012%、N 0.012~0.015%、O≤20ppm、H≤2ppm,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并且,[Ni]+0.5[Cu]+1.5[Al]+1.2[Ti]+5[N]为1.30~1.60%,碳当量Ceq≤0.4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钢筋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常温下,所述钢筋的屈服强度Rp0.2为450~485MPa,抗拉强度Rm为650~685MPa,断后伸长率A为23~26%,最大力总伸长率Agt为13~15%,强屈比Rm/Rp0.2为1.35~1.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钢筋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作为母材进行焊接后,在室温拉伸试验中的断裂点形成于钢筋母材处,并且,室温下焊接接头180°冷弯无裂纹,D=4ddw,其中D为弯心直径,ddw为钢筋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钢筋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作为母材进行焊接后,焊接接头的组织为多边形铁素体+针状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其中,多边形铁素体占比≤8%、粒状贝氏体占比≥6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张家港荣盛特钢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张家港荣盛特钢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5668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