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锚尾锥及带锚尾锥的锚杆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353879.9 | 申请日: | 2022-11-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92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 发明(设计)人: | 郑宏;李严严;张志红;林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2D5/74 | 分类号: | E02D5/74;E02D17/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11654 | 代理人: | 杜亚静 |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锚尾锥 带锚尾锥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锚尾锥及带锚尾锥的锚杆装置,属于岩土工程防护技术领域。该锚尾锥包括锥头和锥尾,锥头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锥头在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之间,直径依次递增,锥尾包括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锥尾在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之间,直径依次递减,锥头的第二端面与锥尾的第三端面对接,形成锚尾锥,锚尾锥的中心设有锚孔,锚孔为通孔。该带锚尾锥的锚杆装置包括筋体、承载垫板、止浆塞、限位螺母和该锚尾锥,筋体顶部设有第一外螺纹,承载垫板套设于第一外螺纹上,承载垫板被限位螺母和止浆塞夹持于中间;锚尾锥设置于筋体的底部,承载垫板、止浆塞、限位螺母的中心通孔与锚孔对中。该锚尾锥具有自锁功能,该锚杆装置能够增加锚固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防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锚尾锥及带锚尾锥的锚杆装置。
背景技术
锚杆是能将张拉力传递到稳定的或适宜的岩土体中的一种受拉杆件体系,一般由锚头、杆体自由段和杆体锚固段组成。锚杆支护是通过采用钻具在岩土层中成孔,然后埋入锚杆待锚杆稳定之后,灌注水泥或水泥砂浆。锚杆支护作用力主要由锚固体与围岩之间产生摩擦力、锚固体与拉杆的力、拉杆强度等三力共同作用。近年来,锚杆技术发展迅速,在边坡支护、危岩锚定、滑坡治理、硐室加固及高层建筑基础锚固等工程广泛应用,具有实用、安全、经济的特点。
目前,传统锚杆存在受力集中、锚固体与岩土体界面黏结强度发挥不充分、抗拔承载力偏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锚尾锥及带锚尾锥的锚杆装置,其能够实现锚杆孔内自平衡且具有自锁功能的锚尾锥,增加锚杆锚固力,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的锚尾锥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锚尾锥包括锥头(5)和锥尾(7),
所述锥头(5)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锥头(5)在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之间,直径依次递增,
所述锥尾(7)包括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所述锥尾(7)在所述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之间,直径依次递减,
所述锥头(5)的第二端面与所述锥尾(7)的第三端面对接,形成所述锚尾锥,
所述锚尾锥的中心设有锚孔(8),所述锚孔(8)为通孔。
本发明提供的锚尾锥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作为优选,所述锚尾锥还包括圆柱(6),
所述圆柱(6)包括第五端面和第六端面,
所述圆柱(6)的第五端面与所述锥头(5)的第二端面对接,
所述圆柱(6)的第六端面与所述锥尾(7)的第三端面对接。
作为优选,所述锚尾锥还包括多个定位肋(10),
所述多个定位肋(10)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圆柱(6)的外侧壁上。
作为优选,所述多个定位肋(10)在所述圆柱(6)的外侧壁上均匀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锥头(5)的母线与所述第二端面之间夹角、所述锥尾(7)的母线与所述第三端面之间的夹角均为锐角。
作为优选,所述锚孔(8)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
作为优选,所述锚尾锥为一体成型铸件。
作为优选,所述圆柱(6)的外径与所述定位肋(10)的高度之和小于锚孔的直径
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带锚尾锥的锚杆装置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带锚尾锥的锚杆装置包括筋体(4)、承载垫板(2)、止浆塞(3)、限位螺母(1)和本发明提供的锚尾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538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