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超薄板胶粘制样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336503.7 | 申请日: | 2022-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53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7 |
| 发明(设计)人: | 闵峻英;吕方威;万海浪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1N1/36;G01N3/2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陈龙梅 |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薄板 胶粘 方法 | ||
1.一种金属超薄板胶粘制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两块金属超薄板加工为胶粘试样尺寸并用有机溶剂擦拭所述金属超薄板的表面;
步骤S2,选取满足厚度要求的底板,将所述底板加工为所述金属超薄板的相同尺寸,将两块所述金属超薄板分别固定在两块所述底板上,固定后得到两块板料并分别作为上板和下板;
步骤S3,用有机溶剂擦拭所述金属超薄板的表面;
步骤S4,在所述下板的所述金属超薄板的表面上划线确定胶粘区域以及涂胶区域,所述涂胶区域位于所述胶粘区域内;
步骤S5,使用两个不粘胶薄膜紧贴覆盖所述涂胶区域以外的所述胶粘区域,并延伸至覆盖所述底板的两侧面;
步骤S6,在两个所述不粘胶薄膜的上方覆盖一个上层不粘胶薄膜,在所述上层不粘胶薄膜的辅助下往所述涂胶区域中注入胶粘剂;
步骤S7,将所述胶粘剂涂抹均匀后,去除所述上层不粘胶薄膜;
步骤S8,所述上板的所述金属超薄板和所述下板的所述金属超薄板在所述胶粘区域对接组装成胶粘接头并用夹头固定;
步骤S9,清理溢出的所述胶粘剂后,对所述胶粘剂进行固化,完成制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超薄板胶粘制样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金属超薄板的厚度小于0.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超薄板胶粘制样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胶粘试样尺寸为100mm×2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超薄板胶粘制样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底板和所述不粘胶薄膜的材料均为耐酸碱耐高温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超薄板胶粘制样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步骤S2中所述底板的厚度要求通过限制所述底板的抗弯刚度得到,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S2-1,取厚度δ0=1mm的测试板料的抗弯刚度作为对照抗弯刚度K0,K0=E0I0,E0为所述测试板料的杨氏模量,I0为所述测试板料的惯性矩,
步骤S2-2,所述底板的抗弯刚度Kx需大于所述对照抗弯刚度K0,根据Kx≥K0,得到底板厚度δx的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1)中,E0为所述测试板料的杨氏模量,单位MPa,Ex为所述底板的杨氏模量,单位MPa。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超薄板胶粘制样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步骤S3中,使用有机溶剂擦拭所述金属超薄板的表面后,根据使用需求对所述金属超薄板进行表面处理或不进行表面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超薄板胶粘制样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步骤S4中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S4-1,在所述下板的所述金属超薄板表面进行划线时,所述胶粘区域位于所述金属超薄板表面的一侧端,所述胶粘区域的起始线距离所述金属超薄板的端部为10mm;
步骤S4-2,所述胶粘区域的尺寸为25mm×25mm,所述涂胶区域的长度为25mm,所述涂胶区域的宽度通过所述金属超薄板的单拉实验进行确定,通过进行拉伸测试得到所述金属超薄板材抗拉强度σx,然后根据所述胶粘剂的常温剪切强度σ胶,根据Fx≥F胶,得到理论最大胶粘宽度dmax的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2)中,δ测为所述金属超薄板的实际厚度,单位mm,取实际的胶粘宽度d0dmax,最终确定所述涂胶区域的宽度d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3650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