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芳烃类化合物生产的废气临氧裂解处理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334202.0 | 申请日: | 2022-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01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 发明(设计)人: | 郁红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万隆化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96;B01D53/78;B01D53/68;B01D53/40;B01D53/58 |
| 代理公司: | 南京创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58 | 代理人: | 刘文艳 |
| 地址: | 212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芳烃 化合物 生产 废气 裂解 处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芳烃类化合物生产的废气临氧裂解处理系统及方法,包括气体输入模块、临氧裂解反应模块以及碱洗模块;所述气体输入模块包括空气输入管以及废气输入管,所述废气输入管与空气输入管连通,所述空气输入管末端通入临氧裂解反应模块内。本发明通过将空气与废气混合通入临氧裂解反应模块内,气体经过加热器加热,在进入反应器内与催化剂接触产生临氧裂解反应,使得废气中的有机物、氨氮等成分在氧气氛和催化剂作用下,发生裂解与氧化产生耦合作用,有机碳被氧化成二氧化碳,氢被氧化成水,氮元素被氧化成氮气,再通过碱洗模块对气体进行碱洗处理,除去氯化氢和其他酸性物质,以降低废气中VOCs排放浓度,实现超低排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用于芳烃类化合物生产的废气临氧裂解处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芳烃类化合物产品,主要是苯甲酰氯系列产品、氯苄系列产品、苯甲醛系列产品等,芳烃类化合物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有害废气,废气中主要成分为含氯苯系物,以二氯甲苯、氟甲苯为主,VOCs浓度最高约为2000 mg/m³,夏季气温高时最高浓度约为3000 mg/m³,废气总量约4000m³/h,需要对废气进行净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才能安全排放。
传统用于净化废气的处理系统,通常采用两级碱洗+活性炭吸附处理废气,但效果并不理想,废气处理后,经检测VOCs排放浓度在1000-1400 mg/m³,为进一步降低废气中VOCs排放浓度,实现超低排放,因此,需要一种用于芳烃类化合物生产的废气临氧裂解处理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芳烃类化合物生产的废气临氧裂解处理系统及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采用两级碱洗+活性炭吸附处理废气的效果并不理想,未能大幅度降低VOCs排放浓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用于芳烃类化合物生产的废气临氧裂解处理系统,包括气体输入模块、临氧裂解反应模块以及碱洗模块;
所述气体输入模块包括空气输入管以及废气输入管,所述废气输入管与空气输入管连通,所述空气输入管末端通入临氧裂解反应模块内;
所述临氧裂解反应模块包括换热器、加热器以及反应器,所述空气输入管末端与换热器的输入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的输出口通过混合气体输送管与反应器的输入口连通,且加热器连接在混合气体输送管上,所述反应器的输出口连接有气体碱洗输送管,所述气体碱洗输送管连通换热器的另一输入口与输出口,且气体碱洗输送管的末端通入碱洗模块内,该碱洗模块用于气体的碱洗处理及排放。
进一步的,所述碱洗模块包括洗涤塔、碱液罐以及循环导流管,所述洗涤塔设置于碱液罐顶部,且洗涤塔与碱液罐顶部连通,所述气体碱洗输送管的末端通入洗涤塔内,所述碱液罐的顶部还设置有气体排放管,所述循环导流管上连接有循环泵,所述循环导流管的一端连通碱液罐,所述循环导流管的另一端通入洗涤塔内。
进一步的,所述碱液罐一侧的上部设置有碱水通入口,所述碱液罐另一的底部设置有碱水排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气体输入模块、临氧裂解反应模块以及碱洗模块通过控制系统控制运行。
进一步的,所述临氧裂解反应模块的反应器内添加有促进临氧裂解反应的催化剂,且反应器的温度为300-420℃。
进一步的,所述气体输入模块还包括鼓风机,所述鼓风机连接在空气输入管上,以用于将空气与废气的混合气体输送至临氧裂解反应模块内。
进一步的,所述鼓风机的风量为12000-16000 Nm³/h,鼓风机的风压为9-12 KPa。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输入管上还连接有空气调节阀,所述废气输入管与空气输入管的连接处位于空气调节阀与鼓风机之间,所述废气输入管上连接有废气调节阀。
进一步的,所述废气输入管上还连接有紧急排放管,且该紧急排放管上连接有紧急排放阀,所述废气输入管与紧急排放管、废气调节阀、空气输入管依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万隆化学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万隆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342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深基坑超高内支撑拆除的施工方法
- 下一篇:分布式电机驱动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