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胃癌术后脾胃虚寒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1329162.0 | 申请日: | 2022-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448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周霖;任建琳;靖琳;袁晨越;赵勇;刘湘君;刘怡;储金砚;吴杏黎;黄人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中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754 | 分类号: | A61K36/754;A61K9/70;A61K9/00;A61P35/00;A61P1/14;A61H39/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周春洪 |
地址: | 20007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胃癌 术后 脾胃 虚寒证 中药 组合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胃癌术后脾胃虚寒证的中药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炒白术10‑30份,吴茱萸6‑14份、肉桂20‑40份、防风5‑25份、川芎20‑40份、炒白芍20‑40份、茯苓50‑70份。本发明还提供了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改善、治疗胃癌术后脾胃虚寒证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采用隔药饼灸治疗胃癌术后脾胃虚寒证型患者,取穴神阙、天枢、中脘及关元,隔药饼灸集中药、艾灸、穴位于一体,能充分发挥三者的功能,通过多环节、多途径起到温经通络、益气活血、健脾补肾等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关于一种治疗胃癌术后脾胃虚寒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胃癌(gastric carcinoma)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居我国恶性肿瘤之首,严重威胁广大人民身心健康。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压力增大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等原因,使得胃癌呈现年轻化倾向。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其中半数以上发生于胃窦部,胃大弯、胃小弯及前后壁均可受累。绝大多数胃癌属于腺癌,早期无明显症状,或出现上腹不适、嗳气等非特异性症状,常与胃炎、胃溃疡等胃慢性疾病症状相似,易被忽略,因此,我国胃癌的早期诊断率仍较低。胃癌的预后与胃癌的病理分期、部位、组织类型、生物学行为以及治疗措施有关。早期胃癌多无特异性证状与体征,临床上的胃癌患者大多是确诊时己为进展期、年老体弱,或经过手术、放化疗治疗后,或久病体虚,此类患者正气耗伤,均有脾虚,脾为阴土,临床多见脾胃虚寒。
对胃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其中手术治疗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而在胃癌术后,患者身心健康也会有影响,所以胃癌术后的治疗也尤为重要,包括心理治疗:因为胃癌手术以后患者会有肿瘤复发的恐惧,首先要进行心理治疗;营养治疗:无论是做胃部分切除还是全胃切除,对于患者营养吸收都是存在着一定的挑战,如何让患者恢复好的营养状况,是医生需要关注的;辅助治疗:可以结合中西治疗,综合治疗效果会更好,但是西医治疗副作用比较大,还是要结合病人的身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治疗,从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期刊文献(王克穷,王兴华.益气健脾法治疗胃癌术后脾虚证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8(10):1524-1525)中采用益气健脾法治疗胃癌术后脾虚,益气健脾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组成:黄茂10-30g、党参15-40g、白术15-40g,茯苓15-60g、薏苡仁15-60g、炒谷芽10-15g、炒麦芽10-15g、法半夏10-15g、莪术10-15g,白花蛇舌草15-30g。期刊文献(韩颖盈,顾缨,赵海磊,等.胃肠安治疗胃癌术后脾虚证的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36(12):3)以健脾为中药胃肠安治疗临床进展期胃癌术后脾虚证患者,太子参、白术、红藤、夏枯草、半夏等十余味中药组成。
而目前关于本发明治疗胃癌术后脾胃虚寒证的中药组合物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胃癌术后脾胃虚寒证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药物用途。
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胃癌术后脾胃虚寒证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炒白术10-30份,吴茱萸6-14份、肉桂20-40份、防风5-25份、川芎20-40份、炒白芍20-40份、茯苓50-70份。。
作为一个优选例,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炒白术15-25份,吴茱萸8-12份、肉桂25-35份、防风10-20份、川芎25-30份、炒白芍25-30份、茯苓55-65份。
更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炒白术20份,吴茱萸10份、肉桂30份、防风15份、川芎30份、炒白芍30份、茯苓60份。
进一步的,所述的药物为外用药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中医医院,未经上海市中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291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