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批量快速检测的软包锂电池用漏液智能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27608.6 | 申请日: | 2022-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834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何学祥;桑成涛;刘恩新;龙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嘉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4 | 分类号: | G01M3/04;G01M3/40 |
代理公司: | 广东灵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58 | 代理人: | 陈丹萍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批量 快速 检测 锂电池 用漏液 智能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批量快速检测的软包锂电池用漏液智能检测装置,包括储液箱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位于储液箱的开口顶端,所述储液箱内填充有导电溶液;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锂电池通过连接组件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固定板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握杆;指示灯,所述指示灯装设于固定板的顶端,所述固定板的底端对应指示灯的位置处开设有通孔,且指示灯的两个触电接头插入通孔内,其中一个触电接头用于与锂电池电连接,另一个触电接头用于与导电溶液电连接,所述储液箱内的开口处设有清理组件。该改进型检测装置通过电路的是否连通进行进行锂电池的漏液的检测,检测效果准确,且本装置组装方便操作快捷,使用安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批量快速检测的软包锂电池用漏液智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正/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20世纪70年代时,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而软包锂电池就是锂电池的一种,软包锂电池只是液态锂离子电池套上一层聚合物外壳,在结构上采用铝塑膜包装,在发生安全隐患的情况下软包电池最多只会鼓气裂开。
如公开号为CN213812766U的一种软包锂电池用漏液智能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机体,机体内腔的左侧固定安装有侧块,侧块的内部铰接有活动板,活动板的右端位于侧块的外部,机体内腔的右侧开设有弧形口,活动板的右端活动安装有位于弧形口内部的滚轮。通过设置活动板、驱动电机和转动块,当驱动电机运行的时候,将会使得转轴带动转动块转动,此时转动块的外表面将会不断的挤压顶动活动板,使其带动软包锂电池发生振动,此时密封不合格的软包锂电池更加容易发生漏液,同时也实现了对软包锂电池的安装模拟检测。
该专利在进行软包锂电池检测时,由于是通过装置加速锂电池漏液点的漏液,并通过检测溶液与锂电池液的变色反应来的判断锂电池是否漏液,由于装置运行和锂电池液与检测溶液的反应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极大的降低了锂电池的检测速率,且该装置的检测结果通过人工辨别容易产生误差,不良品混合在成品内发出和检测速率的降低,会使得生产方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出一种可批量快速检测的软包锂电池用漏液智能检测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批量快速检测的软包锂电池用漏液智能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该改进型检测装置由于装置运行检测时间慢,且通过人工对检测结果进行辨别容易产生误差,最终使得生产方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批量快速检测的软包锂电池用漏液智能检测装置,包括储液箱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位于储液箱的开口顶端,所述储液箱内填充有导电溶液;
还包括:
连接组件,所述锂电池通过连接组件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固定板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握杆;
指示灯,所述指示灯装设于固定板的顶端,所述固定板的底端对应指示灯的位置处开设有通孔,且指示灯的两个触电接头插入通孔内,其中一个触电接头用于与锂电池电连接,另一个触电接头用于与导电溶液电连接,所述储液箱内的开口处设有清理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组件将固定板和锂电池固定在一起,然后将锂电池插入储液箱内若是锂电池有漏液情况指示灯会发出示警信号,且在锂电池从储液箱内拔出的过程中清理组件可自动将锂电池外的导电溶液刮除,避免锂电池从储液箱内拔出后的清理,本装置操作简单检测耗时短且检测准确不易产生误差,提升了锂电池的检测速率,同时降低了不良品混入成品内的几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嘉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嘉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276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