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感潮河段支流船闸的隔流堤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315971.6 | 申请日: | 2022-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798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 发明(设计)人: | 王云莉;向美焘;严春浩;刘浩;彭培艺;马倩;王小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E02B3/10;E02B8/06;E02B3/28;E02B3/26;E02B3/02;E02C1/00;E02C1/08 |
| 代理公司: | 重庆远恒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8 | 代理人: | 伍伦辰 |
| 地址: | 40007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河段 支流 船闸 隔流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感潮河段支流船闸的隔流堤,包括和船闸外端固定相接的固定堤,固定堤为整墙式结构且下端固定于水底河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顺固定堤外端向外相接的浮动堤,浮动堤可浮动地设置于水面。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对航道保护效果好,且利于维护的优点,能够更好地满足支流挡潮闸工程船闸的通航需求,避免支流河道交汇处横流的影响,提高感潮河段船闸通航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河航道通航安全维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感潮河段支流船闸的隔流堤。
背景技术
隔流堤是一种修筑于河道内将部分区域水体和主河道隔开以稳定水流情况的建筑物,通常河道船闸前的引航道需要由隔流堤隔开河道而形成。现有构成船闸引航道的隔流堤通常均为固定墙体式结构。这种固定墙体式结构的隔流堤,在靠近船闸位置处通常受水流冲击较小,稳定性和使用寿命较长,但在远离船闸位置处的延伸端通常受水浪冲击较大且容易和船舶发生碰撞和摩擦,导致使用寿命较短,不利于维护。且这种缺陷进一步使得固定墙体式的隔流体无法往外延伸较长,导致对航道保护效果有限。而如果需要延伸较长,则需要对隔流堤墙体进行加宽加固,导致成本较高。
另外,在海河衔接处,河口至潮区界的河段即为感潮河段,感潮河段是流量及水位受潮汐影响较大的河段;这种海河衔接处水情变化更加多端,会影响到海河联运的发展。在感潮河段中又经常会遇到干支流合流交汇的河道情况,会导致水情变化更加复杂。尤其是涨潮时海水倒灌时,由于支流河道容量较小,故大量海水倒灌入支流河道会导致严重影响河道安全。为降低潮汐对支流的影响,通常会在支流中靠近干支流交汇处设置挡潮闸;若要兼顾航运得需求,一般还需在挡潮闸侧边增设船闸作为通航建筑物。
我国长江、珠江以及淮河等主要干流均呈自西向东流向,各支流大多以南北向汇入干流,汇入口干支流流向呈一定角度相交,严重时可达90度,感潮河段干支流汇流口附近水流呈周期性往复运动,且水流方向与支流船闸引航道轴线呈较大的交角。支流挡潮闸工程船闸引航道布置方式若采用枢纽传统的引航道通航布置形式,其口门区的横流将严重超标,无法满足内河通航标准的要求。
故如何针对现有船闸隔流堤的缺陷,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对航道保护效果好,且利于维护的隔流堤结构,并使其能够进一步更好地满足支流挡潮闸工程船闸的通航需求,能够更好地避免支流河道交汇处横流的影响,提高通航安全性,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待考虑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怎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对航道保护效果好,且利于维护的适用于感潮河段支流船闸的隔流堤,并使其能够进一步更好地满足支流挡潮闸工程船闸的通航需求,能够更好地避免支流河道交汇处横流的影响,提高感潮河段船闸通航的安全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感潮河段支流船闸的隔流堤,包括和船闸外端固定相接的固定堤,固定堤为整墙式结构且下端固定于水底河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顺固定堤外端向外相接的浮动堤,浮动堤可浮动地设置于水面。
这样,隔流堤中靠近船闸一段为固定堤,此处和船闸相接,采用固定堤可以更好地保证船舶进入船闸前的稳定性。同时此处位置相对外端受水浪冲击作用较小,能够保证固定堤的使用寿命。而隔流堤外端部分采用浮动堤,能够随水位浮动以抵消水浪冲击力度,避免硬性结构容易受冲击损耗的缺陷,可以更好地延长其结构,实现对航道更好地保护。而且浮动堤结构极大地降低了隔流堤整体设置成本并易于维护和调整。
进一步地,浮动堤的吃水深度大于船闸设计通航船型最大吃水深度。以更好的保护通航船舶。
进一步地,所述浮动堤包括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固定桩,固定桩下端固定在河床底部,还包括设置在相邻两个固定桩之间的浮体,浮体两端和固定桩之间设置有竖向滑动配合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159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