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氧树脂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314156.8 | 申请日: | 2022-10-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951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3 |
| 发明(设计)人: | 请求不公布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硅能(株洲)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J163/02 | 分类号: | C09J163/02;C09J11/04;C08G59/6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钱云 |
| 地址: | 412000 湖南省株洲市石峰区铜塘***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环氧树脂 胶粘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胶粘剂领域,提供一种环氧树脂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环氧树脂胶粘剂包括A组分和B组分,所述A组分包括质量分数为70‑78%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和质量分数为18‑25%的填料,所述B组分包括质量分数为73‑78%的聚硫醇和质量分数为14‑20%的填料;所述A组分还包括气相二氧化硅和止流触变剂。本发明通过降低填料比例,增加环氧树脂和聚硫醇的比例,使得胶粘剂的黏度降低、密度降低,流动性较好,进而降低胶层厚度和胶层卡线率,还可降低用胶量。同时,通过添加气相二氧化硅和止流触变剂,保证了胶体不易分层、流挂,可正常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胶粘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氧树脂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光伏切片行业,技术已经发展到182mm以上的大尺寸时代,166mm以下的尺寸已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而目前使用的粘棒胶水,是由小尺寸时代沿用而来,在粘接大尺寸硅棒时,由于其流动性差、密度大,造成胶水在更大的粘接面积中不易延展,只有依靠增加用胶来填充粘接界面,保证胶层均匀性、无气泡,这无疑增加了胶水用量,成本高。同时现有技术的粘棒胶水普遍黏度大、密度大,流动性较差,在粘接大尺寸硅棒时,胶层厚度较厚,一般不低于0.35mm,切割时在胶层中对钢线的损耗更大,易产生崩边,升棒时阻力较大,卡线率增加。
目前行业发展趋势是硅片尺寸将往更大尺寸方向发展,为适应工况的变化,因此,需要研发出黏度和密度更低的粘棒胶水或胶粘剂,黏度越低,流动性越好、胶层越薄,密度越低,胶粘剂的用量越少,降低成本。当然,不能以大幅牺牲胶粘剂的性能为代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环氧树脂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粘接大尺寸硅棒时用胶量大、卡线率高的缺陷,实现保证胶粘剂性能的前提下减小用胶量、降低卡线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环氧树脂胶粘剂,包括A组分和B组分,所述A组分包括质量分数为70-78%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和质量分数为18-25%的填料,所述B组分包括质量分数为73-78%的聚硫醇和质量分数为14-20%的填料;所述A组分还包括气相二氧化硅和止流触变剂。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环氧树脂胶粘剂,所述止流触变剂为含有羟基的醚类化合物。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环氧树脂胶粘剂,所述止流触变剂在所述A组分中的质量分数为0.1-0.5%,所述气相二氧化硅在所述A组分中的质量分数为0.1-1%。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环氧树脂胶粘剂,所述B组分还包括气相二氧化硅和增塑剂。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环氧树脂胶粘剂,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环氧树脂胶粘剂,所述增塑剂在所述B组分中的质量分数为0.1-0.5%,所述气相二氧化硅在所述B组分中的质量分数为0.1-1%。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环氧树脂胶粘剂,所述A组分还包括环氧活性稀释剂,所述B组分还包括环氧活性稀释剂和促进剂。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以重量份计,所述A组分包括双酚A型环氧树脂70-78份、环氧活性稀释剂1-3份、填料18-25份、气相二氧化硅0.1-1份和止流触变剂0.1-0.5份;所述B组分包括聚硫醇73-78份、环氧活性稀释剂1-3份、促进剂2-5份、填料14-20份、气相二氧化硅0.1-1份和增塑剂0.1-0.5份。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环氧树脂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制备A组分包括:将40-60%的双酚A环氧树脂与止流触变剂混合、预分散,将预分散好的物料与剩余的双酚A环氧树脂再混合、分散,随后加入A组分的其余组分继续分散,之后再进行研磨、真空分散和过滤。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在制备A组分的过程中,分散和真空分散分别采用一台分散机。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环氧树脂胶粘剂在粘接硅棒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硅能(株洲)有限公司,未经三一硅能(株洲)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141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