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算法融合技术的设备状态评估预警方法和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313681.8 | 申请日: | 2022-10-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663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7 |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仁;郝建刚;谢大幸;张坤;王鑫;徐婷婷;丁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41/06 | 分类号: | H04L41/06;H04L41/147;G06F18/22;G06N3/0464 |
| 代理公司: | 杭州创智卓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24 | 代理人: | 阚月青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算法 融合 技术 设备 状态 评估 预警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算法融合技术的设备状态评估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于设备正常运行时在不同时刻下的多个相互关联的变量,组成模式矩阵、补偿矩阵和补偿观测向量;根据相似性算子、所述模式矩阵和所述补偿矩阵,确定相似系数矩阵,根据非线性评估算法、所述模式矩阵和所述补偿观测向量,确定补偿预测向量,进而生成补偿残差向量;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基于所述相似系数矩阵、所述补偿残差向量,训练得到残差预测模型;
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当前观测向量,以及确定所述当前观测向量对应的初始预测向量;根据相似性算子、所述模式矩阵和所述当前观测向量,确定当前相似系数向量;
输入所述当前相似系数向量至预设的所述残差预测模型,得到当前残差预测向量;根据所述初始预测向量、所述当前残差预测向量,确定最终预测向量,以确定是否触发设备故障报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成模式矩阵、补偿矩阵和补偿观测向量,过程包括:
由任意时刻观测到的多个相互关联的变量,组成所述时刻的观测向量,根据设备正常运行状态下不同历史时刻的观测向量,确定模式观测向量和所述补偿观测向量;所述模式观测向量、所述补偿观测向量对应组成模式矩阵和补偿矩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基于所述相似系数矩阵、所述补偿残差向量,训练得到残差预测模型,过程包括:
输入所述相似系数矩阵中的每个向量至机器学习算法中,并训练所述算法输出的残差预测向量逐渐逼近所述补偿残差向量,得到所述残差预测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最终预测向量,以确定是否触发设备故障报警,过程包括:
确定所述最终预测向量,根据所述最终预测向量和所述当前观测向量,确定偏差数据向量,在所述偏差数据向量中的任意参数的数值超出对应阈值的情况下,触发关于所述参数的设备故障报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非线性评估算法、所述模式矩阵和所述补偿观测向量,确定补偿预测向量,进而生成补偿残差向量,过程包括:
根据非线性评估算法、模式矩阵和补偿观测向量,确定所述补偿观测向量对应的补偿预测向量;根据所述补偿观测向量、所述补偿预测向量,确定所述补偿残差向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当前观测向量,以及确定所述当前观测向量对应的初始预测向量,过程包括:
获取当前时刻的数据,确定当前观测向量;根据非线性评估算法、所述模式矩阵和所述当前观测向量,确定所述当前观测向量对应的初始预测向量。
7.一种基于算法融合技术的设备状态评估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预设模块,用于基于设备正常运行时在不同时刻下的多个相互关联的变量,组成模式矩阵、补偿矩阵和补偿观测向量;根据相似性算子、所述模式矩阵和所述补偿矩阵,确定相似系数矩阵,根据非线性评估算法、所述模式矩阵和所述补偿观测向量,确定补偿预测向量,进而生成补偿残差向量;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基于所述相似系数矩阵、所述补偿残差向量,训练得到残差预测模型;
初始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当前观测向量,以及确定所述当前观测向量对应的初始预测向量;根据相似性算子、所述模式矩阵和所述当前观测向量,确定当前相似系数向量;
最终确定模块,用于输入所述当前相似系数向量至预设的所述残差预测模型,得到当前残差预测向量;根据所述初始预测向量、所述当前残差预测向量,确定最终预测向量,以确定是否触发设备故障报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设模块中,所述组成模式矩阵、补偿矩阵和补偿观测向量,过程包括:
由任意时刻观测到的多个相互关联的变量,组成所述时刻的观测向量,根据设备正常运行状态下不同历史时刻的观测向量,确定模式观测向量和所述补偿观测向量;所述模式观测向量、所述补偿观测向量对应组成模式矩阵和补偿矩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1368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