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焚烧炉烟气再循环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12536.8 | 申请日: | 2022-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819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李立峰;卢飞挺;马春明;张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世茂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46 | 分类号: | F23G5/46;F22B1/18;F22D11/06;F01B23/10;F01B29/12;F01K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4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焚烧 烟气 再循环 系统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垃圾焚烧炉烟气再循环系统,包括焚烧炉体、设置于所述焚烧炉体上侧的蒸汽发电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焚烧炉体一侧的热量回收组件,所述焚烧炉体内部开设有焚烧腔,所述焚烧炉体于所述焚烧腔内水平布置有第一蒸汽发生器,所述第一蒸汽发生器的出气端连通至所述蒸汽发电组件,所述热量回收组件包括热量回收塔、设置于所述热量回收塔内部的第二蒸汽发生器以及设置于所述热量回收塔内部并对所述第二蒸汽发生器进行加热的通烟管道,所述焚烧炉体顶部设置有连通于所述热量回收塔的烟气管道,所述通烟管道连通于所述烟气管道,所述第二蒸汽发生器的出气端连通于所述蒸汽发电组件。本申请具有对高温烟气中的能量进行回收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垃圾焚烧炉烟气再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垃圾焚烧即通过适当的热分解、燃烧、熔融等反应,使垃圾经过高温下的氧化进行减容,成为残渣或者熔融固体物质的过程。垃圾焚烧设施必须配有烟气处理设施,防止重金属、有机类污染物等再次排入环境介质中。回收垃圾焚烧产生的热量,可达到废物资源化的目的。垃圾焚烧是一种较古老的传统的处理垃圾的方法,由于垃圾用焚烧法处理后,减量化效果显著,节省用地,还可消灭各种病原体,将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故垃圾焚烧法已成为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现代的垃圾焚烧炉皆配有良好的烟尘净化装置,减轻对大气的污染。
垃圾焚烧的过程中所产出的能量可进行回收,但垃圾焚烧过程中所产生的烟气温度较高,含有较高能量,直接排入空气中将会造成能量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对高温烟气中的能量进行回收,本申请提供一种垃圾焚烧炉烟气再循环系统。
本申请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垃圾焚烧炉烟气再循环系统,包括焚烧炉体、设置于所述焚烧炉体上侧的蒸汽发电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焚烧炉体一侧的热量回收组件,所述焚烧炉体内部开设有焚烧腔,所述焚烧炉体于所述焚烧腔内水平布置有第一蒸汽发生器,所述第一蒸汽发生器的出气端连通至所述蒸汽发电组件,所述热量回收组件包括热量回收塔、设置于所述热量回收塔内部的第二蒸汽发生器以及设置于所述热量回收塔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二蒸汽发生器下端并对所述第二蒸汽发生器进行加热的通烟管道,所述焚烧炉体顶部设置有连通于所述热量回收塔的烟气管道,所述通烟管道连通于所述烟气管道,所述第二蒸汽发生器的出气端连通于所述蒸汽发电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通过焚烧炉体对垃圾进行焚烧时,第一蒸汽发生器内部灌注有水,随着焚烧炉体内部温度的升高,使得第一蒸汽发生器内的水被逐渐汽化为水蒸汽,水蒸汽被直接通入蒸汽发电组件内进行发电,而垃圾焚烧过程中所产生的高温烟气将会沿着烟气管道通入通烟管道内,此时第二蒸汽发生器内部同样灌注有水,高温烟气进入通烟管道内后直接对第二蒸汽发生器内部的水进行加热,从而产生水蒸汽,由第二蒸汽发生器产生的水蒸汽同样通入蒸汽发电组件内进行发电。该方案中的热量回收组件可直接对高温烟气中的能量进行回收,减少能源浪费。
优选的,所述通烟管道于所述热量回收塔内呈盘旋布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通烟管道呈盘旋布置在热量回收塔内,使得通烟管道和第二蒸汽发生器的接触面积以及接触时间大大提升,不但可加快对第二蒸汽发生器的加热,还可以提高高温烟气中能量回收的利用率。
优选的,所述蒸汽发电组件的下端设置有冷凝水流出管,所述冷凝水流出管穿入所述热量回收塔且抵接于所述烟气管道下端,所述热量回收塔侧端布置有两条输液管,两条所述输液管的一端均连通于所述冷凝水流出管穿入所述热量回收塔的一端,两条所述输液管的另一端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蒸汽发生器和所述第二蒸汽发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世茂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世茂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125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