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道管理控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211310995.2 | 申请日: | 2022-10-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643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3 |
| 发明(设计)人: | 金虎;张晓民;单荣;孙建国;王鸿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卫圣康医学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A61M16/20;A61M16/00;A61M39/00;A61M39/02;A61M1/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常青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86 | 代理人: | 刘韩韩 |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理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气道管理控制系统,包括管墙,管墙上安装吸引管、痰液罐进管、痰液罐抽气管、通风管和输液管;管墙配置多个流道、软管和夹管阀,流道、软管以及夹管阀配合形成多个通道;吸引管通过通道一连通痰液罐进管,痰液罐进管插接于痰液罐内,痰液罐上还安装痰液罐抽气管,痰液罐抽气管连接负压口。冲洗患者气道时,通风管通过通道三连通输液管,通道三连接正压口,利用正压将通道三中的药液压入通风管中。吸引分泌物时,开启负压口,痰液罐抽气管、痰液罐、痰液罐进管、通道一和吸引管配合,将分泌物从声门下吸入痰液罐中。本发明为气切患者自动清洗气管,结构紧凑,各通道互不干涉,避免感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道管理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气道管理设备是气管插管及气切患者辅助治疗用的设备,用来帮助气管插管及气切患者吸取声门下方的分泌物,防止分泌物进入肺部引起感染。
现有的气道管理设备,例如公告号CN112755353B的专利公开了气道管理方法和系统,在细气管嵌入到气管插管和气囊内且设有压力传感器;在细气管连接至气管插管的管外壁且设有压力传感器;在插管外壁和气囊外上部连接细气管且设置有CO2和湿度传感器,并连接吸气泵;所有传感器信号采集到处理器,通过管外壁压力变化和气体浓度变化协同,确定是否真正气囊漏,避免如对可能的气瘘或别的问题引起的误判。该发明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增加了气囊漏气判断,气囊漏气判断和气道管理系统漏气判断相结合,对各个时间点的气压气流以及气体状态的信息进行对照,实现灵活多变且精准的判断气道状态,并进行管理;即增强了气道状态的判断准确性和可靠性,管理更加灵活。
部分气切辅助治疗设备通过机器控制的方式代替人工手动操作,完成打盐水、冲洗痰液,再把稀释的痰液抽取出来的动作,帮忙气切患者清洗喉咙处的痰液。而气道管理控制系统是此设备的核心技术。
然而,常规的气道控制系统没有对连接管路进行有效的管理,连接管路数量多且杂乱,如果共用管路来减少数量,则连接管之间的交叉运行会导致设备被污染,从而导致同一设备的各个通道之间被分泌物污染、或者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现有的气道控制系统使用时对管路的连接、拆除和检测操作繁琐,而且容易交缠难以整理,造成了检测效率低下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道管理控制系统以解决对连接管路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造成操作不便、效率低下、通道被污染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气道管理控制系统,包括管墙,所述管墙上安装吸引管、痰液罐进管、痰液罐抽气管、通风管和输液管;
所述管墙设置多个流道,并安装多个软管和用于控制各个软管开闭状态的夹管阀,所述流道、软管以及夹管阀配合形成多个通道;所述管墙上还设置正压口、负压口;
所述吸引管通过通道一连通所述痰液罐进管,所述痰液罐进管插接于密封的痰液罐内,所述痰液罐上还安装所述痰液罐抽气管,所述痰液罐抽气管连接管墙上的负压口;
吸引分泌物时,开启负压口,所述痰液罐抽气管、所述痰液罐、所述痰液罐进管、所述通道一和所述吸引管配合,将分泌物从声门下吸入痰液罐中;
冲洗患者气道时,所述通风管通过通道三连通输液管,所述通道三还连接所述正压口,利用正压将通道三中的药液压入通风管中。
优选的,每个所述软管均安装于所述管墙上背离所述流道的一侧;
所述管墙上还设有多个沿管墙的厚度方向贯穿管墙的转接孔,所述转接孔连通所述软管。
优选的,所述流道包括流道一,所述转接孔包括转接孔一和转接孔二,所述软管包括软管一;吸引分泌物时,所述吸引管连接所述转接孔一,所述转接孔一、所述软管一、转接孔二和所述流道一依次连接形成所述通道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卫圣康医学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未经卫圣康医学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109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