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ORACLE定时任务的多任务多线程调度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300439.7 | 申请日: | 2022-10-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174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 发明(设计)人: | 黄融;杨志文;孙志磊;褚良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众邦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9/48 | 分类号: | G06F9/48;G06F9/50 |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12 | 代理人: | 袁宇霞 |
| 地址: | 432200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经济开发区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oracle 定时 任务 多线程 调度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ORACLE定时任务的多任务多线程调度方法。目的在于解决目前单线程处理方式导致的所以整体任务处理时间过长,还导致系统压力大、效率低下、影响上游系统结算及为下游系统供数的问题。主要方案包括设置标准任务配置表,任务分段参数表,任务依赖关系配置表;涉及的业务表有批量线程登记表,运行期任务处理登记表,运行期任务处理分段登记表,任务依赖关系中间表,系统表;现采用基于ORACLE定时任务的多任务多线程调度方法,将任务按配置规则进行分段,建立起任务与任务间的依赖关系,并开启多线程并行处理任务模式,不仅大大缩短了整体任务处理时长,减少了系统压力,也显著提高了系统运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ORACLE定时任务的多任务多线程调度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属于银行相关业务,需在每日日终自动完成一批特定任务的处理,此前系统一直采取单线程任务处理方式,根据规则轮询逐个处理任务,必须前面的任务处理完成,后面的任务才会执行。由于需要在上一个任务完成后才能开始新的任务,所以整体任务处理时间过长,还导致系统压力大、效率低下、影响上游系统结算及为下游系统供数,同时在任务处理的过程中还可能影响实时正常交易,客户体验不友好。为了解决该痛点,现采用基于ORACLE定时任务的多任务多线程调度方法,将任务按配置规则进行分段,建立起任务与任务间的依赖关系,并开启多线程并行处理任务模式,不仅大大缩短了整体任务处理时长,减少了系统压力,也显著提高了系统运行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单线程处理方式导致的所以整体任务处理时间过长,还导致系统压力大、效率低下、影响上游系统结算及为下游系统供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基于ORACLE定时任务的多任务多线程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基本参数配置表的设定,设置标准任务配置表,任务分段参数表,任务依赖关系配置表,其中,
标准任务配置表中设置任务编号,任务名称,包含具体业务逻辑处理的执行的存储过程,最大并发数;
任务分段参数表中设置任务编号,任务名称,任务分段数,任务分段标志,任务分段规则,任务分段区间;
任务依赖关系配置表中设置任务编号,上级依赖任务编号;
步骤2、涉及的业务表有:
批量线程登记表,运行期任务处理登记表,运行期任务处理分段登记表,任务依赖关系中间表,系统表;
步骤3、开始处理批量任务,启动主线程定时任务,主线程定时任务启动后异步处理主线程逻辑,对任务进行分段,异步处理具体业务逻辑;
步骤4、删除批量线程登记表中任务ID为99999999的记录(自定义的一个固定值,设置为一个较大的数值99999999避免与其他ID重复。);
步骤5、往批量线程登记表中插入任务ID为99999999,线程ID为主线程ID的记录并提交;
步骤6、异步线程将所有任务处理完毕,结束。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3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开始异步处理主线程逻辑,首先判断锁ID为999999999的oracle用户锁是否存在,如存在则提示主线程正在处理中,不能重复提交,否则申请锁ID为999999999的oracle用户锁;
步骤3-2、更新当前会话信息为支持分段并行查询及支持分段并行增删改查(会话(session)是通信双方从开始通信到通信结束期间的一个上下文(Context),此处是oraclesessio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众邦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众邦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004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